第54頁(第1/2 頁)
銓議,即對晉升進行的評估會議,這段批示說明對阿部的追晉曾有過討論,但最後沒有被批准。
經過對資料的研讀,原來阿部規秀沒有被追晉的原因,是他獲得中將軍銜的時間太短了。阿部規秀被晉升中將軍銜是在1939年10月2日,僅僅一個月後就被擊斃,如果猝然晉升大將,軍內無法接受。
不過,銓議的結果決定給阿部規秀&ldo;勛一等&rdo;的榮譽,並厚加撫恤作為補償。
這……可真有點兒不公平。
嗯,老薩,您這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呢?
老薩是站在八路的立場上說話啊。您看,人家第21集團軍擊斃一個中將,一轉眼就變大將了,俺們第18集團軍擊斃一個中將呢,結果還是中將……
您說這公平嗎?
有位朋友對擊斃阿部規秀向老薩提供很珍貴的線索。這位朋友,就是《1944:松山戰役筆記》一書的作者餘戈。他就擊斃阿部規秀的過程向老薩提供很珍貴的線索。
和這位老哥初次見面就把兄弟給震了‐‐大夥兒說餘戈你幹嗎這麼樸素啊,用個皮包邊兒都快磨飛了,別是&ldo;文革&rdo;時候留下的東東吧?
餘戈一樂,哦,這是當年的戰利品,日本鬼子的作戰圖囊,我拿到買下來以後用了兩隻老母雞熬油擦出來的……
大夥兒頓時刮目相看,不是沖餘戈,是沖那皮包。
雁宿崖‐黃土嶺戰役地圖
餘戈寫東西有個特點,要去真實的地點,去了解真實的情況。
於是,有一天,餘戈要寫阿部規秀,他就去了黃土嶺,那是這個日軍中將擊斃斃命的地方。結果,就碰上了一個與阿部規秀有過&ldo;親密接觸&rdo;的中國農民。
慢,先別說餘戈,咱先把阿部規秀陣亡報告裡面另外一個事兒多寫一筆。總是說日軍報戰損有水分,這回我們看看這&ldo;水分&rdo;到底是怎麼加進去的。要說,日本人還真是東方民族,這四書五經未必學到真諦,這&ldo;春秋筆法&rdo;,老薩算是服了,實在令人佩服。
要說的就是圍殲辻村大隊的雁宿崖之戰。
知道擊斃阿部規秀的人不少,知道雁宿崖之戰的卻不多。但是,如果沒有雁宿崖之戰,阿部規秀就不可能出現在黃土嶺上。正是因為雁宿崖之戰殲滅了阿部規秀一個大隊,打疼了這個&ldo;山地戰專家&rdo;,才將其引到黃土嶺來,落入聶榮臻的重圍。
根據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北支治安戰》和《駐蒙軍戰史》的記載,1939年,阿部規秀部獨立混成第2旅團接替110師團部隊防守河北淶源,隨即計劃對淶源以南以阜平為中心活動的八路軍聶榮臻部北嶽軍分割槽進行打擊。黃土嶺之戰就是在這祥的背景下爆發的。
當時,淶源與阜平之間,中日兩軍的控制線基本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北不遠就是淶源縣城,縣城以南3公里的李花村有一個日軍據點。日軍記載淶源縣在李花村以南的面積大約三分之一,其中多山地絕壁,八路軍據此多次襲擊日軍運輸部隊,被稱為&ldo;敵性地區&rdo;。緊靠長城南側的銀坊、倒馬關、司各莊等地均為八路軍根據地。越過長城線,就是八路軍北嶽軍區的中心阜平、唐縣(白求恩大夫殉職的地方)、行唐等地,也就是阿部規秀的主要攻擊目標。這裡的長城屬於內長城,繼續向西不遠,就是晉冀省界,再向西,就是著名的平型關了。
10月底,由阿部規秀指揮獨混第2旅團,被稱為&ldo;淶源南方地區討伐戰&rdo;的大掃蕩開始了。本來,這次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