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頁)
文碩道:&ldo;我聽出來了,你們話裡話外還是有埋怨的。我知道你們希望朝廷解決軍火和派兵抗英。可朝廷一旦派兵,吃用怎麼解決?總不能一個兵帶夠一年的吃喝吧?西藏本來就地薄物貧、財力匱乏,能養活多少滿漢大兵?再者,朝廷一旦捲入,等於取消了英印和西藏之間的緩衝,想找個斡旋的人都沒有。還有一層你們不會想到,英國人正等著朝廷出兵呢。朝廷一出兵,他們就有藉口侵佔中國沿海的其他地方了。&rdo;
色拉寺的代表萬傑顯然不滿意這樣的解釋,咂著嘴說:&ldo;那就是說,朝廷為了不讓洋魔侵佔其他地方,就不管我們西藏了。我們西藏的命運歷來不好,但靠著先祖的章程還算平安無事。這個章程一是靠佛祖保佑,二是靠朝廷庇護。現在不好了,佛祖保佑不保佑還不知道,朝廷的庇護眼看著沒有了。什麼斡旋的人,不就是這一頭鞠躬,那一頭哈腰嗎?我們望慣了天上的星星,不知道星星也會跑到腳底下。回去吧回去吧,我們到這裡來不是聽駐藏大臣解釋的。&rdo;
文碩說:&ldo;不能回。等不來鄰國的朋友,就只能等著英國人了。&rdo;
哲蚌寺的代表達洛說:&ldo;英國人會到這裡來?文來還是武來?我們可都是隻會念經拜佛的喇嘛。&rdo;
其他幾個代表也說:沒有西藏的軍隊在場,我們不能和洋魔直接打交道。洋魔不信佛教,不害怕我們念經放咒。我們沒有刀槍,害怕的反而是我們。一個害怕,一個不害怕,這樣的見面就是老鼠會見貓頭鷹,要不得,要不得。
文碩沉吟著,從袖筒裡拿出三份一直不肯示人的電報,無奈地遞過去:&ldo;現在也不用遮掩了。你們都看看,朝廷是怎麼說的。&rdo;
那是大清朝總理衙門發給駐藏大臣文碩的旨命:
藏番私犯敵營,以致大敗,昏愚頑梗,可為痛恨。目前印藏情況,非該大臣親赴邊界與英人面議,終難定局,且事機萬難再緩。該大臣務當勉其為難,熟商妥辦,竭力開導,綏靖邊疆,不負重任。
據英國駐華公使華爾森告知總理衙門,有該大臣啟程之說,適時英方將派員前往哲孟雄邊界賽賽拉草原會合。英人入藏,事屬已成,無可挽救。若勉力而據,英人窺伺已久,必不相讓,於藏事無益有害,不如依照所請辦理,免於爭訟,允其定界、通商、傳教,並迅即撤軍,毋再生事端,對藏番性剛好鬥之人,應嚴懲不貸。
該大臣是深明機要之人,會見英人之時,應照英人所請立約畫押。從此定界通商固修鄰好,保藏中或少他故,藏事幸得平安。
拉薩三大寺以及扎寺代表迅速傳看著。他們這才知道,為什麼駐藏大臣文碩主動做了拉薩三大寺及扎寺代表團的統領?當聯絡哲孟雄、布魯克巴、廓爾喀三國共同抗英的幻想破滅之後,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目的了:和英國人談判。不,不是談判,談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英國人提出什麼要求,都必須承認然後畫押。怪不得來這裡的廓爾喀人和布魯克巴人都說是來做個見證的,原來就是要見證一紙條約的簽訂。英國人其實早就把結果告訴了他們。
很長時間都是沉默。拉薩三大寺以及扎寺的代表都瞪起眼睛,不放棄希望地看著駐藏大臣文碩,彷彿文碩最後的決斷,竟能違背朝廷的旨意。
文碩剖肝瀝膽地說:&ldo;請諸位佛爺公論,我作為朝廷派員,可否不聽上面的?你們說說呀,在我的處境裡我怎麼辦?我不聽朝命,是死;我聽了朝命,恐怕也難以存活。我是兩死之間的選擇,先選了抗英,死於朝廷,然而就算我以區區肉身寧死不屈,英國人就能從西藏滾回去?無濟於事,無濟於事。抗英不能,我只能順命,做一個食祿之人該做的。可要是這樣,我還是死路一條。唉,我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