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到了一九六o年初,新德里對來訪的政治家們的活動安排早已有了一定的規格,他們訪問的禮賓待遇和日程安排是人們所熟知的。冬天是他們來訪的最好季節。這時候白天陽光和煦,夜晚清爽宜人,百花盛開,細雨壓塵;在這個時候來訪的客人聽到當地人士對記憶猶新的夏天的抱怨,感到難以相信。每到冬季,首都總是披上迎接來訪者的盛裝,在貴賓們的官方車隊透過的馬路上豎起了旗杆,坑坑窪窪的路面也填平了,在馬路的邊緣和人行道上重新鋪上了發亮的橙黃色的砂礫‐‐等到夏天的熱風一來這些砂礫就逐漸散掉,終於完全吹走。如果政府提示某一貴賓的身分重要,市政當局也就跟著忙碌起來。卡車運載著人群到沿途各處去揮手歡迎,鄰近的村民在金錢和實物的引誘下,手持發給他們的紙制國旗,趕著牛車或騎著駱駝到機場附近。一九五九年底到一九六o年初的冬天,是一個繁忙的官方訪問季節。雖然周恩來到達的時候已是冬末,太陽已有夏天的氣息,風沙飛揚,可是,首都看起來仍然披著新裝,對於中國總理應給予的禮賓儀式都遵守了。從機場起沿途交叉地懸掛著中印兩國的國旗。警察在管制人群時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讓一些舉著黑旗的示威者走近大路。
一九六o年四月十九日將近傍晚的時分,周恩來在外交部長陳毅元帥和大批隨行人員的陪同下,分乘三架專機從仰光飛抵新德里。在機場的大帳篷下面,歡迎的人群基本上是外交使團,再加上僅餘的幾個板著面孔的主人。而在一年以前那些印度主人會全部出動迎接中國客人。當周恩來走下飛機的時候,其中有人用尖細的聲音喊出了前一年的&ldo;印中人民是兄弟&rdo;的口號;此外,就是外交官們為表示禮貌而鼓了幾下掌。然後致歡迎辭和答辭。尼赫魯的歡迎辭是用印地文寫成,是事先準備好的,這對尼赫魯是極不尋常的,
[ 註:尼赫魯在這種場合總是講英語的,而且是不用講話稿的。 ]
是為了著重說明印度的歡迎儀式是冷淡的。他回顧了在周恩來前幾次訪問時(這是第四次訪問)中印兩國之間存在的善意,但是他接著說,&ldo;不幸,自從那時以來,發生了另外一些事件,使得這種友好聯絡受到很大的壓力,並且使得我們全體人民感到震驚。兩國關係不僅在目前已受到危害,並且將危及未來,兩國關係賴以建立的基礎已被動搖。&rdo;要恢復兩國之間的信任和友誼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兩國要全力以赴去彌補那些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周恩來在答辭中提到兩國的共同利益:&ldo;我們都需要和平,我們都需要朋友&rdo;,並且提到了五項原則:&ldo;我們之間的一切問題沒有理由不可以根據這些原則,透過友好協商,求得合理的解決。&rdo;他最後說:&ldo;我是抱著解決問題的真誠願望前來的。&rdo;然後,他同尼赫魯坐在一部汽車上,汽車飛快地開往中國代表團下榻的總統府(以前的總督府),沿途空空蕩蕩,只看到有的路口因下班時間車輛擁擠而堵在那裡,但那些地方的人群也都默不作聲。
第二天早晨,中國代表團按照慣例到甘地火化處獻花圈,然後兩國總理舉行了首次正式會談‐‐由於印度的堅持,所有會談都是在尼赫魯的官邸進行。在六天的訪問中,兩國總理的談話時間超過二十個小時,即使把翻譯的時間也計算在內,雙方發言也是很長的了,而且雙方在下面各級官員之間也重複了首腦之間對話的內容。
印方事先早計劃好要中國代表團成員會見儘可能多的印度內閣成員,其用意是讓他們親自領教事先佈置好的堅強一致的態度。印度要想使來訪的客人對於印度在邊界爭端上所感到的強烈憤慨沒有懷疑的餘地,並且安排好讓每個會見中國官員的人都儘量有力地按同一口徑講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