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造成這一切的動機,倒不象它所產生的後果那樣清楚。考爾想當陸軍參謀長這一點是肯定的;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發生邊界戰爭,他就會接替塔帕爾將軍的職位。他是否還有更大的野心呢?一九六一年底某些印度的政治觀察家認為他是有的。當時,孟買的一家政論週刊《潮流》寫道:&ldo;考爾是個要當心的人物&rdo;,&ldo;他不但會當成陸軍參謀長,終有一天他甚至會當成印度的總理&rdo;。但提出這種預言的思想是含糊的。&ldo;尼赫魯對考爾將軍已經有了信任,並且認為他是可以用來抵制任何破壞軍隊紀律和瓦解民主政治的保證。……&rdo;但《潮流》顯然沒有意識到這篇文章本身的矛盾,接著寫道:&ldo;如果尼赫魯想要指定一名繼承人的話,他甚至可能甩開所有的那批知名的老國大黨人,而不會反對選擇象考爾將軍這樣的非正統人物。&rdo;說考爾會按照憲法的程式被選為國大黨領袖,取得政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這種提法是荒誕的;但當時關於考爾的前途的推測,更多地是考慮到:透過由他發動的或由於文官統治的總崩潰而產生的一次軍事政變,而使他取得政權。一個美國作家威爾斯&iddot;漢根(welles
hann)是這樣描繪這種可能前景的:
考爾可能把軍事統治強加給印度,而同時自己又小心地躲在幕後。他自己可以充當納賽爾式的人物,而由塔帕爾或其他年高德劭的頭麵人物扮演納吉布的角色。……此外,考爾也不會是一個毫無吸引力的軍事統治者。正如他解釋自己同梅農的關係時那樣,說得頭頭是道,他也能夠巧妙地講一堆道理,使得印度民主政治的退位變得合理化。在這個暴風驟雨式的變革世紀後半期裡,他的登臺表演,一定會比優柔寡斷的印度民主政治幹得更有勁頭,更為漂亮……他會成為一切秩序愛好者們的崇拜物件。
這種推測也有些牽強附會,這不只是由於在當時(在六十年代初期,該作家寫下上面這一段話的時候),進行軍事幹預的可能性極小,還由於考爾的權勢來源於文官統治的本身,來源於尼赫魯和梅農對他的寵信,因而很不可能由他來領導一次軍事政變。如果說考爾要把自己的權力擴充套件到陸軍以外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話,但看來考爾本人還是很可能曾經產生這種念頭。上述這位作家基本上根據考爾對自己所作的高度估價寫下他對考爾的頗為讚賞的長篇描繪,他曾經引證說:考爾&ldo;象一般印度人那樣相信占卜而他的星佔則預言終有一天他將統治印度&rdo;。
[ 註:除了威爾斯&iddot;漢根對考爾的同情的描述外,還有兩種對考爾的描繪。一個就是馬諾哈爾&iddot;馬爾貢卡(anohar
algonkar)所寫的一部熟悉大戰期間和大戰後初期印度陸軍內情的小說(書名《遠方戰鼓》(distant dru),asia
publishg hoe 一九六o年出版),書中的一個名叫卡馬拉&iddot;坎特(kaala
kant)的角色就是影射考爾的,寫的是一個好搞陰謀,有政治野心的軍官,大戰年代擔任參謀工作,後來又回到步兵以謀求提升,之後又當上駐華盛頓的武官。他的描述筆調辛辣,是根據馬內克肖派的一名軍官的觀點寫成的。再就是考爾本人的自述,書名《沒有講過的故事》(the
untold
story),內容毫不坦率,但卻頗有啟發性。該書是在他下臺後為了進行自我辯解和指控他的批評者們而寫的,書中提到考爾的缺點之一可能是他對他自己的人品和作用作了不切實際的理解‐‐這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