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看來,新德里從這次交換檔案中得出的結論是:前進政策的推行還沒有給中國足夠的壓力,所以必須繼續進行,直至中國承認它必須撤退時為止。
西段的印度軍隊竭力推進,並在中國哨所的近距離射程之內設立了一批小哨所。從他們的所作所為看來,他們倒象是一支強大軍隊的先鋒,而不是一場瘋狂的政治賭博的賭注。但在印度政府的國內批評者看來,前進政策肯定還不夠大膽,他們繼續要求對中國採取更有力和更迅速的行動。印度政府為了替自己辯護,就玩弄數字遊戲(以往尼赫魯的批評者使用同樣手法,他是加以斥責的)。官方發言人把地圖上標出的新的印度前沿哨所用線連線起來,計算這樣劃進去的地區面積有多大,然後就宣稱印度已收復中國&ldo;佔領&rdo;的土地四分之一以上。一位隨時可以見到印度總理並報以肉麻捧場的印度記者報導說:西段印軍已&ldo;在二千五百平方英里的廣闊的戰線上全面推進&rdo;,祝賀尼赫魯取得了&ldo;拿破崙式的大膽的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rdo;。真實的情況也不是完全沒有人報導;一位同軍方有密切聯絡的政治專欄作家在八月間寫道,中國部隊在西段享有十比一的優勢,而且在地形和交通上都處於有利地位。但這樣的報導是極其個別的。其他記者都報導說:印度實力雄厚,裝備優於中國軍隊,而且說中國邊防部隊都戰鬥力很差。印度人也和許多人一樣,對符合自己願望的話比較容易聽得進去,因而都輕易相信對西段情況的樂觀看法。
但是這並沒有滿足批評政府的人,也未能緩和議會中要求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把中國人趕走的叫嚷。反對派要知道:如果象政府所說的那樣,西段的情況果真已變得有利於印度,為什麼陸軍不立即舉行大規模進攻,把入侵者從印度國土上趕走呢?一名反對派議員八月裡在人民院說:&ldo;我們的軍事專家不需要擔心……中國的優勢這個魔影&rdo;;不僅中國的交通線很長,而且中國軍隊受到他們&ldo;傷心失望的人民進行叛亂&rdo;的威脅而不得不分心。這種氣氛助長了主戰論,有一些議員已忘其所以。八月間,人民院辯論邊境形勢時,另一名議員宣稱:&ldo;二百名印度兵就等於二千名中國兵。為什麼我們要怕他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他們攆回去?&rdo;這位議員還說,只要政府發出號召,半年內,就可以有&ldo;四百萬訓練有素的印度軍隊開往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軍隊全部攆走&rdo;。有人把真實的情況講出來時,也根本無人理睬。那年在夏天早些時候,印度駐美大使bk尼赫魯(印度總理的另一位堂兄弟),曾對電視記者坦率地講過,印度國防部隊的裝備很差,無法保證國家的安全。於是在議會中就有人對他的話提出了質問。雖然議員們指出這位大使說的話是同總理屢次保證陸軍完全能夠保衛邊疆的說法相矛盾,但他們卻偏重於建議對這位大使的輕率發言給予紀律制裁,而不想去搞清這兩種說法究竟哪一種是真實的。
新德里指責說,在西段推進的是中國軍隊而不是印度軍隊,這種說法結果反而給自己帶來了麻煩。情況就好象是三個人爭論不休,互相插話:印度政府指責中國進一步入侵,國內的批評者就據此攻擊政府俯首貼耳地讓中國人為所欲為。尼赫魯於是又後退了一步,他告訴議會說,要講中國是進行了&ldo;新的侵略&rdo;&ldo;並不那麼確切&rdo;,因為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是中國人對印度的行動感到不安,因而他們就設立了一些前沿哨所。北京接著就插進來說,尼赫魯&ldo;無意之中講出了真相&rdo;。
政府的批評者認為,這種混亂的說法並沒有掩蓋中國仍然侵佔印度領土的事實。《印度斯坦時報》的編者在專欄中叫嚷道:&ldo;還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