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科武結合,前途無量(第1/2 頁)
第七十五章科武結合,前途無量(求追讀)
醒目的備註君:本章為過渡章節!
波斯明教使者到來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對徐遷的圖謀、明教的計劃未造成任何影響,明教起義軍依舊勢如破竹,元庭一敗再敗,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元庭大勢已去。
在徐遷掌控下的明教義軍,以比原歷史上朱元璋更快的速度完成了驅逐韃虜、掃平四方不臣等一系列動作。
四方靖平,天下一統,按照這年代的慣例,作為明教教主,明教義軍的最高領袖,徐遷自然而然登基為帝。
徐遷不是個大公無私之人,要嚷著什麼皇帝是剝削者,當皇帝是在逆歷史潮流,不該當皇帝,應該把權力分給百姓。
吃飽了撐的不是,莫說在這時代不當皇帝,把權力分給百姓靠不靠譜,單是集權於一身,能更好實現自己的想法,不爽嗎?
以始皇帝一統六國那一年為元年,定始皇曆,徐遷於始皇曆1579年在金陵登基,以“明”為國號。
徐遷在這世界並無子嗣,也不打算造幾個,在面對一群人讓他納妃立太子時,直接將徒弟周芷若立為儲君。
至於能否坐穩這個位子,看周芷若自己本事,身為他的徒弟,學了那麼多東西,要是坐不穩……
只能說機會給你了,你卻不中用啊!
對天下的統治,徐遷採用的是政教雙線統治,立明教為國教,皇帝同時兼任明教教主。
明教教義經徐遷修改後,與原先的版本雖不能說毫不相同,但也是大相徑庭,修改後的教義更適合漢家文明,也更利於徐遷的統治。
徐遷更是下令將教義廣傳天下,凡上學讀書者,皆須學習教義,但凡想在徐遷的明朝為官者,幾乎都會入明教,若不入教,即便僥倖當上了官,也難升遷。
這是徐遷刻意為之,以這種方式逼迫各方人才入明教,既鞏固了統治,同時也將人才納為己用。
登基後,徐遷設立武學研究院、鎮武司等多個以往未有的機構,逐步將和百姓生活有關的諸多方面同學武掛鉤,逼迫誘導全天下百姓學武,但練武需要資源,正所謂“窮文富武”,窮苦百姓連飯都難吃飽,更別提練武。
針對這種情況,徐遷自然優先提升生產力,在有武學的世界,想生產力提升沒有相同歷史世界那麼難。
徐遷用了數種手段齊下的辦法:一給百姓減免賦稅,二尋找高產作物;三是提高百姓生產效率;四研發無需太多資源就能練的武學……
在徐遷登基的第二年,一門叫“萬民強身功”的武學被開創出來,這門武學的優點是簡單易上手,只要不是白痴,哪怕一個大字不識的百姓,看著圖畫便能學會,且無須消耗太多資源,缺點是此功威力很小,沒什麼特異的效果。
萬民強身功前兩年沒看出什麼,但到普及的第三年,整個大明的生產力直接翻了一番,修行此功的百姓現在幹活一人能抵過去兩人,生產力自然嘎嘎往上漲。
生產力提高,物質逐漸豐富,營養跟得上消耗,百姓們學武變得更強壯,這又讓生產力再度提升……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在迴圈中,大明百姓的身體越發強壯,物質越發豐富,學武的人自然也越來越多,人一多,各種奇思妙想的智慧湧現,將武學一步步推向更高之峰,徐遷也從中採割眾生智慧,補全己身。
但這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徐遷大力推行武學,並立明教為國教,引起了儒家士人的抵抗反撲,在前期造成了許多動亂,諸多儒家士人妄圖逼徐遷將國策改回他們所謂的“正道”。
然而,徐遷之所以借明教為統治工具,就是要擺脫儒家束縛,對抵抗的儒家士人,他直接令明教弟子下以辣手。
少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