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訴苦(第1/2 頁)
完成表彰大會後,就進入了訴苦環節。
在親傳弟子的帶領下,將所有完成表彰大會後,就進入了訴苦環節。
在親傳弟子的帶領下,將所有弟子都分成四個小組,每個人都要講一講自己受過的苦。
可以是沒有吃飽飯的經歷,可以是被長輩欺辱的事或者親人被迫害等等。總之要把自己心中的苦悶都要講出來。
都是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有著親傳弟子外門弟子的帶頭,很快弟子們都放開了講。
大部分都是窮苦出身,講得最多的自然也是吃不上飯餓得刻骨銘心,沒有衣服穿凍得屁滾尿流的。
也有弟子講出家裡吃上飯被迫賣掉妹妹弟弟,父母欠高利貸被破賣地最後無奈成為佃戶。爺爺奶奶老了只能丟在深山裡,還有弟子見過因為養不起而父母溺死自己孩子的。
隨著弟子們放開心聲,講的事情越來越苦,很快所有弟子都哭成了一片。
張宗賢只是在旁邊來回走到傾聽他們的講述。相信經過這樣的感情教程,這些弟子必然會對吾輩之道理解得更深一些。
在完成訴苦的環節後,自然是給弟子們獎勵一頓大餐。讓他們從悲苦的情緒中走出來。
吃完大餐就是篝火晚會,晚會上張宗賢教弟子們唱歌跳舞。接著還進行了拉歌比賽。
把弟子們的熱情徹底燃燒起來,讓他們感受到一個與大明封建壓抑下,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氛圍。
最後張宗賢還帶領弟子們進行了火把遊行,以紀念這次集體任務的完成。
在結束了整個典禮後,在第二天學院的管理會議上。張宗賢又向親傳弟子宣佈,將一部分外門弟子分配到軍隊,衙門和商隊去實習。
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各項對外擴張人才緊張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們快速的成長。
被分配去實習並不意味著不用學習了。而是邊學習邊實習。
今後外門弟子將縮短學制學習滿一年後未能晉升內門弟子的。都將會被分配出去實習。
隨後每年都可以回來參加考試,考試透過後晉升為內門弟子。也可以立功後晉升為內門弟子。
此次將有四百名外門弟子被安排去實習,其中近兩百人被分配到了軍隊裡去充當基層軍官。
一百人分配到各個衙門去監督協助那些皂吏幹活。去到衙門的弟子不佔用衙門的編制,只算是編外人員。
剩下的一百人則是去了太平號,馬市,新成立的運輸商隊這些地方。
學院也正式開始發行報刊,一種是對內發行的內部刊物,一直是對外發行的,專門摘抄邸報和提供商業資訊的報紙
對內刊物目前是月刊發行,除了邸報的內容外,還有會加上各個科研專案的研究進度和所有實習弟子們的投稿。
學院鼓勵弟子們向月刊投稿,並且不限制內容。無論是外門弟子還是內門弟子都可以投稿。
更是要求在外實習的弟子每月必須投稿一次。
可以是工作問題和改良建議,可以是對封建社會本質的疑問,也可以是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
投稿內容會經過親傳弟子的初步稽核,再交由張宗賢稽核透過。
一旦投稿成功,這些弟子就會得到相應的積分。特別好的內容甚至得到張宗賢的親自點評,然後釋出到內刊首頁上。
有了這些弟子充實到各個地方,立馬提升了效率,加強了對各個方向的掌控。
衙門這面像是戶房,工房,刑房都安插了學院弟子進去。
使得張宗賢的命令,也比以前阻力更小,執行得更徹底。比如張宗賢讓衙門將非農業人口統計清楚,包括各家工坊礦場的員工,以及各家大戶僕役和最近流入的流民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