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啟蒙運動種種理念受到的第一個試煉,是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遺憾的是,儘管對理性抱持高度期望,法國大革命在國王和教會雙雙被掃除之後,並沒有帶來一個民智洞開的新紀元,反而帶來流血、暴政和獨裁。不過,這個怪異混合體的最後一個元素在此之前便已失去了停泊的依靠,這是18世紀末期至19世紀初葉,浪漫主義運動的結果。
浪漫主義運動崇尚感受、情緒以及所有的強烈的情感。在這方面,它和一心一意信奉理性的啟蒙運動形成截然的對比。這場運動延燒整個歐洲,但尤以德意志地區(今日的德國)為烈,理念在此也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浪漫主義的信徒並不想用理性去控制情緒和激情。在他們心目中,光是優雅地將古典曲調重新演繹出來,稱不上是偉大的作家或藝術家;窮盡靈魂,掏心剖腹地將熱情、痛苦、絕望赤裸裸地攤在第一線的才是。藝術應該是情感激盪、表達淋漓、驚天撼地的。
第22節: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學到浪漫‐‐近代歐洲
(10)
德意志發展出的這些觀念,是刻意針對法國啟蒙運動觀念而發。德國人說,你不能拿抽象的語彙空談人類和社會,因為人是不一樣的,端視你生長在什麼國家而定。浪漫主義的信徒說,我們的語言和歷史塑造了我們,這些東西深植在我們體內。因此,有自己歷史和語言的德國人,永遠都跟法國人不一樣。在沙龍裡談天論地的法國知識分子相信一種普世的理性,但那是不存在的。身為德國人,我們要把德國人的特質找出來。
德國人希望知道,早期日耳曼民族在跟文明、羅馬以及天主教會混合之前是什麼模樣。他們想把日耳曼民族從這個組合當中抽離出來。他們喜歡這些出身草莽的祖先,喜歡他們的活力、生命力和樸拙,他們不想跟著軟趴趴的知識分子走,他們以過去那些親近土地、深諳德國人原本面貌的日耳曼先祖為榮。
現代社會對文化的興趣和尊重就發端於這個轉折點上,歷史上頭一遭,知識分子開始蒐集民俗文化。對於傲慢自大的法國知識分子關於理性的誇誇之言,他們的答覆是:穿上你的靴子去走走路吧,走向平民百姓,走向農村耕民,記下他們的故事和歌謠,從中你會找到真正的啟迪。浪漫主義的資訊是:文明是人為的,它束縛了我們、侷限了我們,唯有活在傳統文化當中,你才算是活得完整。
從此,這個觀念就一直深植在西方社會裡。19世紀有一次重大的爆發,採取的形態之一是吶喊自由解放:讓我們甩掉所有的規範,讓我們活得簡單、直接、自在,讓我們自己耕種、自己織布;讓我們蓄髮蓄鬍、住在公社裡,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人與人之間坦誠相見。還有,讓我們借鏡更真實的人‐‐勞工、農民或是&ldo;高貴的野蠻人&rdo;。
浪漫主義運動也催生了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這個觀念在當今世界裡依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民族主義主張,擁有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民族必須生活在一起、成立自己的政府。光是閉門造車、空想好的政府是不夠的;而如果這個政府不是由你自己的民族所組成,它也不可能是個好政府。塞爾維亞人必須住在一起,成立塞爾維亞政府;克羅埃西亞人必須住在一起,自組克羅埃西亞政府。要是一個國家有塞爾維亞人又有克羅埃西亞人,這表示不管是塞爾維亞人或克羅埃西亞人都無法充分表達自己。塞爾維亞民族的精髓不可能開花結果,除非它有自己的國家。這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崇尚情感、文化、民族主義和自由解放,圖中和這個箭頭背道而馳的是理性、科學和進步。(見上頁)
我們的圖到此完成。你可以看到,公元1400年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在圖的中央,曾經貴為中世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