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整頓東宮(第1/2 頁)
朱標聽的很認真。
他一直是個有原則,有韌性,接受批評,善於學習的人。
也正是因為他身上的這麼多閃光點。
如今放眼望去的滿朝文武,開國勳貴才都是鐵桿太子黨。
但朱標不會因此固步不前。
他很清楚。
如今的大明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開國的勳貴都在慢慢老去,他父皇也在有意讓更多的“年輕人”進入朝堂,接替權柄。
不僅是為了權力的制衡。
也是在為他培養以後接班的班底。
而如今年輕一輩的傑出代表,就是他身邊的這位小舅子。
智慧卓絕,品行端正,儀表堂堂,深不可測。
就是放眼整個朝堂,朱標也想不出有誰能夠壓他一頭的。
所以,向常升學習。
無疑就成了他增長智慧最快的方式。
還能練習如何驅策臣子。
“可能講的更細些?”
“這些都是我的一點心得,若一時無法領悟,那便之後碰上再說吧。”
常升也沒法再細講。
套用一句後世的話,那大概就是懂的都懂。
“施政從來都是一門靈活變通與妥協的學問。”
“就拿精簡奏書來說,我不贊同如陛下般訂立奏書格式,限制奏報字數達成目的,不僅是過猶不及,容易被奸賊鑽了窟窿。”
“同時也得考慮到,後世之君並不一定都如叔伯與姐夫般喜歡精簡的,如果哪一任新君覺得精簡的奏書有礙仰瞻,又一任新君中意浪漫詞藻。”
“若將奏書的定製一改再改。”
“豈不是將朝廷威儀四個字丟在地上,任人踩踏?”
“同理。”
“奏書的排名也是如此。”
“如果那一天百官對奏書排名的熱情消退,又該如何調整呢?”
朱標思慮片刻,提議到:“將那些奏書編撰,發往國子監,”
常升有些驚訝於朱標的反應速度。
誇讚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
“每年派人從去年的甲等奏書中再選優,編纂一集,除了分發給國子監,還可對外“限量”售賣。”
“就算是他們自己掏錢,他們也絕對會將這本奏書集採買一空。”
“但如若是我,我會將那些甲等的奏書收攏,每月一次,堂而皇之的放進給太孫講學用的案牘室中。”
“或者乾脆讓太孫每月去往案牘司一學。”
“畢竟是讀書人。”
“誰不想自己的奏書能被太孫一覽,甚至收藏呢?”
兩人一路交流著,很快就來到了東宮。
作為象徵整個王朝傳承的重地,東宮負責太子教育,德行的培養。
老朱給這設立的相當完備的官職體系,選拔了許多德高望重的老師,又嚴格篩選了不少年輕俊才與太子一同陪讀,雖然不參與國朝的執政,但是但凡有什麼重大會議,東宮不少人又都有機會參加、旁聽。
為太子實際儲備了一大批有能力,有品行,日後可以親信,倚重的年輕臣子。
以備新君繼位時,可以迅速接替執政大權。
同時,這裡也是許多官員的淨土。
不管朝堂上的鬥爭有多激烈,在明一代,幾乎就沒有東宮官屬被針對牽連的案例。
“可要先去認認同僚?”
面對朱標的提議,常升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他也挺想看看東宮如今儲備的這幫年輕俊傑,到底幾個可用之才,畢竟等他達成老朱的那些要求後,想要辦的事兒可不少。
東宮裡的人才要是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