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自古就是一體!”(第1/2 頁)
此時即使沒有畫面中的人物介紹,觀眾們也猜到出現的人是孔子以及其弟子了。 畢竟鄭毅剛剛可是說了。 “《尚書》相傳或是孔子晚年整理編撰。” 他們可是有“認真聽講”的呦! 而這樣一檔有新意還能漲知識的綜藝,也將絕大多數觀眾與網友留了下來。 此時資料中心那還在漲著的收視率就是最好的證明。 《典籍》開畫的收視率為2.12,這已經是非常恐怖的一個收視率了。 而此刻隨著劇情的展開,實時收視率已經來到了2.47。 其實到了這裡,《典籍》已經算是成功了! 畢竟這是一檔文宣類綜藝,它的峰值不可能達到大熱綜藝那般恐怖。 受眾在那裡擺著呢。 而《典籍》在地球播出的時間是2021年,那時候的收視率已經普遍低於1了。 但是《典籍》的網路播放量卻恐怖的一批。 這也變相說明了,觀眾與網友們,還是能夠接受這種形式的。 ...... 現代與古代的轉變之後畫面動了,只聽飾演孔子的老人的聲音傳來。 “《書》乃上古之書,上古史書,三千多篇。” 孔子說完,他的幾名弟子也紛紛開口回應。 “太多了”、“不易讀”、“不易傳”。 聽了弟子的回答之後,孔子點了點頭,聲音繼續。 “三千多篇,編選百篇,更易得精髓。” 孔子語落,三名弟子分別起身作揖詢問。 “《書》百篇,選了數年。” “《書》百篇,為何而選?” “《書》百篇,何為精髓?” 這樣的一問一答的舞臺設計,也確實更加有代入感。 此時的彈幕變得少了起來。 不是看的人少了,而是認真看的人變多了! 現在很多人都將自己代入了弟子的身份。 因為他們也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 ... 只見孔子笑著說了一句:“問得好啊。” 顯然是對弟子們的勤學好問,感到欣慰。 “為何而選,何為精髓。” 孔子說完轉身拿起了書案上的竹簡,開始為諸弟子解惑。 “上古先賢的言行,記載在《書》裡,讓後世讀《書》而知先賢治政之本。” 孔子說到這裡的時候,其弟子則齊聲複述:“知先賢治政之本。” 孔子滿意的繼續說出,“讀《書》而知朝代興廢之由,知個人修身之要。” 孔子每說一知其弟子便跟讀一次。 直到“讀《書》三知”被孔子說完,諸弟子又齊聲複述了一次。 此時整個舞臺都彷彿能聽見弟子們的讀書聲.. 而此時很多的觀眾與網友們,也情不自禁的跟著讀了起來。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就是想要跟著一起朗讀。 而且此時最後的畫面一轉,轉到了鄭毅這個當代讀書人的身上。 觀眾與網友們發現鄭毅也跟著孔子的弟子們一起朗讀著。 平靜了一陣的彈幕再起。 “毅哥竟然也在跟讀!我還以為只有我呢!” “很稀奇嗎?我也讀了..” “一句話,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個綜藝我決定追到底!” “...” 在網友們的瘋狂彈幕中,此時畫面場景再次改變,又回到了現代背景。 《典籍》的主持人慄慄終於出場了。 在慄慄的一番對《尚書》的總結之後,直接進入了品讀環節。 這裡面的三名對《尚書》有著深刻研究的讀書人,是央臺幫著找來的。 絕對都是藍星華夏在《尚書》研究上的權威。 三名讀書人加上主持人慄慄,風趣幽默的解讀了一番《尚書》。 話題的最後提到了《伏生授經圖》,順理成章的將【護書人】伏生引出.. 這段品讀的環節時間並不長,而且也不死板,所以網友們看得也是非常的舒心。 彈幕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漲知識了!” 而接這裡的原本應該是演員們交流與花絮。 鄭毅進行了調整,把這段放到了最後播出。 所以下面的舞臺就是古今對話環節。 大幕隨之拉開.. 舞臺的上的每一個細節,鄭毅與劉宇等人都是反覆的檢查,力圖做到完美。 所以在大幕拉開的瞬間,給觀眾的感覺就像是真的回到了西漢。 而舞臺上伏生那一舉一動也無不讓觀眾大呼厲害! 畢竟丁長生飾演的伏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