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解元(4k)(第1/4 頁)
見青衫文士躲避自己的目光,秦川心裡愈發奇異。不過鄉試考場裡,料來對方也不敢作怪,否則是公然和官府、儒門作對。
現在還沒到天下大亂的時候。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秦川收回目光,等待鄉試開始。
見秦川收回目光,青衫文士鬆了一口氣,他不知怎地,見秦川有意觀察他時,竟忍不住有些心悸。
自他陰神大成以來,這類事沒有過。
青衫文士本是聞香教清淨門的門主,近來和聞香教教主徹底鬧翻,破教而出,自立清淨教,且本有秀才功名在身,打算混個舉人身份,有利於清淨教接下來在禹江省的發展。
對於秦川的名頭,他早有所聞,只是秦川年方十九歲,他不是很放在心上。
如今在鄉試貢院的考場外遇到,心裡著實有些震驚。
他看不出秦川具體的門道,可清淨教的上元清淨法,傳承自上清道一脈,神魂敏銳地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難不成這小子修煉了浩然正氣,才讓我本能地有些忌憚?”青衫文士,思來想去,覺得唯有如此解釋才靠譜。
“他若是修煉出浩然正氣,這鄉試乙榜第一的解元名頭,我怕是不好奪走。不管如何,先盡力試試。”
青衫文士此前還有些不屑於黃夢說的大話,可現在心裡不免泛起漣漪,信心沒有那麼充足了。
…
…
鄉試一共持續九天,共分三場,每場三天。
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誥、表、內、科一道。
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
鄉試到底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出題目的,還是朝著選拔人才的方向靠攏。
第一場是為了測試考生對儒家經典地熟悉及認識程度。第二場是為了考察生員判別是非,撰寫各種公文行政地能力。第三場是為了考察生員們在古今政事方面地見識。
這些秦川在科舉制藝裡有專門提到過。
許多貧苦人家的秀才為何考不上舉人,其實不是敗在對經典的背誦理解上,而是相比士紳之家,少了相關的培養。
但八股文又是敲門磚,許多有才氣的童生,往往是倒在童生試這一關,一旦過去,便是一馬平川。
其實童生試的八股文並非一無是處,有磨礪心志的效果。
這是苦功夫,譬如修道的枯燥打坐,乃是磨去內心的躁動。
一個官員,最基本的素養是每逢大事有靜氣,不能急躁。
許多時候官府頒佈的政令看似荒謬,不切實際,實則不是官員不懂利害,而是太懂利害,不願輕易觸碰這些利害相關的事,才顯得尸位素餐。
修道和做官則相反,內心平靜之餘,更要有一往無前的決心,順行成人,逆行成仙。
是以修道和做官,往往有些背道而馳。
做官需要妥協,修道則不能妥協。
大道之爭,不死不休。
修道人的狠勁是最足的,殺人奪寶才會成為修行界的常見事,不然留了禍患,等人家回來報仇麼?
官場的鬥爭,卻多少會留一線。
秦川身處修行界,更能體會到修道人的狠絕。
仙氣飄然,超凡絕俗,確實是修道的一個特徵,前提是與大道之爭無關,於是修道人自然高於凡塵,不在意俗物,令人生出無限嚮往之情。
可一旦涉及仙家成道的爭鬥,那又是另一副面孔。
所以有胸襟的修道人不會輕易與凡夫俗子做計較,除非其中有緣法。這不是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