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朝得道(4k)(第1/4 頁)
太子、親王、后妃等匍匐於地,恭賀梁帝。國師退後躬身行禮,雙手拳頭攥緊,金身的肉掌,都攥出金紅色的血液來。
他和道衍有特殊聯絡,剛才因此受到了聖道衝擊。
差點就跌落境界了。
百聖齊鳴之威,著實讓他出乎意外,且沒有任何準備。
…
…
另外,聖人降世,豈非不是聖人在朝。
如今這位舉子是不是聖人不好說,但肯定是有成聖之資的。
百凰朝聖,百聖齊鳴,都沒有成聖之資,那何人才能成聖?
聖人出世,豈不是聖王在朝?
換句話說,能使百聖齊鳴的舉子,何時成為在世聖人,決定了誰是聖王。
更或者說是決定了梁帝是不是聖王。
因為梁帝駕崩後,聖人在世,新的皇帝也自然該奉上聖王尊號。
梁帝一生喜好祥瑞,強調祥瑞。
可當聖人出世這等祥瑞出現時,反倒是遲疑,疑惑,甚至有些惱怒。因為不管秦川現在算不上在世聖人,太子都賺了。
如果秦川成為公認的在世聖人,乃是他駕崩後,那麼梁帝甚至會成為千古笑柄。
說明他的德行,不足以支撐聖人成聖。
他不配做聖王。
他不配,太子就配了?
無論太子有沒有才德,等太子繼承皇位時,秦川幾乎註定是公認的在世聖人,那太子無論如何都稱得上聖王。
與往古聖王比肩,如果自己爭氣,還能追逐上古聖皇的名位。
簡直就是躺贏!
廢了太子?
廢太子對梁帝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總不能立太子。
他不是討厭自己的嫡長子,只是討厭太子。
誰做了太子,都會令一心求長生不死的梁帝厭惡。
他有些時候甚至偏激地想到,正是太子的存在,無時無刻不提醒他,他會死的。他遲早會死。
這無限江山終究是暫時給他掌管,而不是真正屬於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不過暫時坐上王的位置,不是真正的王。
真正的王者,當如道一樣永恆。
如日月一樣永在。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梁帝之心,欲要與天比高。
上古聖皇都能成就陽神,遨遊大千,甚至破空飛昇。為何到他這就不可以,不公平。
他既然坐了這天下,就值得更好。
讓他面對死亡,交出權力,那是想都不要想。
誰來都不行。
若天要亡我,那就不敬這天,亡了這天!
梁帝看了一眼國師,心想:“若是此子不為朕所用,當壓他下去,不可使其在朕身後成就聖道。”
他大抵猜到,引動百凰朝聖,百聖齊鳴的舉子不是別人,應該是秦川。
他腦海裡浮現起秦川的面容。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句詩不是秦川偶然得之。
現在看來,確然是此子內心的道悟。
“難怪他見了朕,一點都不怯場。中古諸子不就是這樣嗎?以道侍君,不可則止。朕不聽他們這些人的話,他們就離開。何等霸道。君臣父子,應該是這樣嗎?”
梁帝現在回憶起秦川平靜音容下,確然是這樣的態度。
他操縱人心多年,這一點不會判斷錯的。
秦川對他根本毫無敬畏可言。
如故周汝賢還有一點理學的臣道,那秦川是打心眼裡怕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