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第1/2 頁)
「說的好像你沒這樣被拎出來比喻過似的。」事實上類似的議論從他們還在墨西哥拍片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大家都背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威廉和克萊爾·丹妮絲三個當事人在說。「還有羅傑·埃伯特,只要不是太爛的電影,他現在不是給誰都點讚麼。」
羅傑·埃伯特是美國最有名的影評人之一,1967年開始任職於《芝加哥論壇報》,1975年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茲批評獎的電影影評人,從而在世界電影評論界的地位一下子超然起來——其實當時的羅傑·埃伯特才剛剛28歲而已——七十、八十年代,或許是有普立茲獎在身後鞭策,羅傑·埃伯特發表了大量的見解獨到的影評,並且數量多到幾乎一年平均300多篇,或許是由於出生在二戰結束階段,又是德國移民後代的原因,羅傑對電影裡的法西斯主義非常敏感,一旦見到,就毫不留情的批評,辛辣的諷刺和幽默的嘲諷征服了當時幾乎所有影迷。
雖然遇到不喜歡的電影會直接批評,比如在評論1994年的《浪子保鏢》時,羅傑·埃伯特就用了「我討厭這部電影,討厭討厭討厭討厭討厭這部電影。」如此直白到能讓導演主角都羞愧致死的評論,但在其他多數時候,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羅傑·埃伯特已經越來越寬容了,他見到佳片就要特豎起大拇指的模樣已經成為了美國影評界的一個標誌性形象,哪怕遇上爛片也要意思意思給半顆星,除非他覺得影片「毫無藝術性」或「道德觀令人討厭」,才會給打0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強調:「三顆星!三顆星!羅傑今年還沒有給過滿分電影好嗎?」
「好啦,我只是吐個槽而已,你不用在意我。」威廉說:「《芝加哥太陽報》已經有試映會的影評登出來了嗎?一會兒我去報亭找找看。」
雖然威廉嘴上說羅傑·埃伯特「給誰都點讚」,看似有些嘲諷,其實他心裡挺佩服這個美國影評界的元老的,很多影評人,特別是比較有資歷的那種,為了體現和鞏固自己的格調,極少大篇幅讚美某部電影,哪怕是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們也能用吹毛求疵的眼光給你數出缺點一二三來,比如說《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英國著名影評人馬克·克默德和《華爾街日報》影評人喬·摩根斯特恩等,就是以眼光高和喜歡辛辣諷刺而著名。
但是羅傑·埃伯特不一樣。
曾看過羅傑·埃伯特很多本書的威廉知道這個老頭毒辣起來,其實誰都擋不住,特別以羅傑·埃伯特如今的身份地位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只動動筆桿子,就徹底殺死一部電影,但他卻只在年輕時候暢所欲言,年紀越大了,說話就越謹慎——為什麼?
大概是擔心自己用高標準苛責每一部影片,特別是新導演新演員的電影,會極其打擊電影主創的積極性,和演員們的表演興趣,對整個電影圈子健康正常發展不利吧——沒有哪本書或報紙明確寫出這幾句話,但這個觀點,是威廉閱讀了羅傑·埃伯特很多本書後自己推斷出來的。
「你真的不來洛杉磯參加首映嗎,威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繼續追問:「來陪我吧,拜託。」
「不,11月1日那天我剛好有課堂測驗,實在走不開。而且又沒有紅地毯,我這個出場只有不到十分鐘的配角中的配角就不去湊熱鬧了。」
「那我一個人面對克萊爾真的要尷尬死了,夥計。」
「發生什麼事了?」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乾巴巴地說:「本來我們已經和平分手了,我和不少前女友總能在分手後還能保持友好的聯絡,這點你知道的對吧?但是克萊爾好像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她最近真的是看我很不順眼,和她一起出席首映真的很尷尬,威爾。」
「你能讓女士們在和你分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