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少年華國說》氣死腐朽者(第1/7 頁)
“聽說今晚的《朗誦》,韓舟參加了!!!”
“什麼?包拯參加了《朗誦》?”
“不過《朗誦》這個節目挺適合韓舟的,他可以誦讀一篇古文,然後把它改成一首歌,肯定精彩啊。”
“上一次林蕭行來參加《朗誦》就已經非常精彩了,這一次韓舟來,估計要出好歌啊!”
央一的綜藝的觀眾,和央一黃金檔的觀眾其實大部分是重疊的。
很多老一輩,習慣性的就喜歡把電視臺調到央一,至於放的是什麼,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
好看就看一眼,不好看就走走神,發發呆,等時間到了就睡覺。
《少包》週一到週五每天兩集連播,只有國慶時週末也進行了連播。
而到了週末,央一也是有自己的綜藝節目的。
現在綜藝頻道那邊還扛不起央媽綜藝,所以週末的央一綜藝,收視率很高。
而央媽的綜藝有個特點。
要麼是親民,要麼是底蘊非常之強,展現華國文化。
而《朗誦》誕生在央媽,並不讓韓舟覺得意外。
這個《朗誦》差不多是前世的《信》和《經典詠流傳》的結合版。
【古人以誦,今人以歌。
跨越古今,貫通曆史。
上下五千年,前後詩詞賦。
以古時詞,就今日調,成華國聲音。】
因為節目的過程很複雜,所以每一期,實際上只有兩首歌。
所以兩首歌都要做的很精彩。
《朗誦》開始時,第一位歌手是國家隊的老師,餘佩玲。
韓舟還和餘佩玲老師有過交集。
之前她的弟子曲河參加了《暗金之聲》低音非常的強大,給韓舟的印象非常深刻。
不過餘佩玲老師,自己擅長的是美聲的高音。
朗誦《西京賦》,然後唱了一首歌曲。
西京賦還挺特殊的,它的作者叫做張衡,就是歷史上發明地動儀那個科學家張衡。
普通人對於他的瞭解,基本上是歷史書上地動儀這一章節的描述。
卻不知道他在歷史上可是與司馬相如齊名的賦大家,司馬相如之後,曹植之前,也只有楊雄與張衡齊名。
他最著名的就是東西二京賦兩篇。
西京賦透過描述京城的繁華,反諷鋪張浪費,攀比成性等陋習。
選材可以說是非常精彩。
對於不懂古代史的人來說,大家聽的就是一個辭藻華麗。
懂歷史的人就知道,這又是央媽習慣性的思維引導,對於樸素價值觀的宣傳。
不過,網友不是喜歡罵央媽說教嘛,現在做節目的人也學聰明瞭。
這種說教出來,老一輩聽得懂,覺得說的不錯。
年輕人聽不懂,但覺得這些詞句厲害,有意思。
屬於皆大歡喜了。
唯一的問題是,不夠尖銳。
但是,任主任讓韓舟上節目,自己寫了一篇極端辛辣尖銳的批評,同一期另一篇也還尖銳的話,節目還做不做了?
餘老師下臺後,韓舟登上了舞臺。
女主持人穀雨笑眯眯的:“韓舟老師,歡迎。”
韓舟:“不敢當不敢當。”
穀雨:“觀眾朋友們我可不是亂說啊,央戲那邊邀請韓舟每年給大三學生上一堂課,韓舟可是正經的老師。”
韓舟哈哈笑了笑:“還沒來得及去上過課。”
穀雨笑著:“我聽說,來到《朗誦》,你和其他歌手不太一樣?”
“有一個特別的驚喜?”
韓舟點頭:“很冒險,很大膽,一鏡到……不是,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