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2 頁)
瓊桃領命去了,不多時回來說, 「這小郎君說自己殿下想要去未央宮看看, 容氏百年未有人回來過長安, 希望夫人開恩,讓他們一償夙願。」
原來是這個要求,在襄陽宮時他們都曾想到長安看看, 特別是容藻。
記得當時容藻拿著地圖宮殿設計圖翻來覆去的看,連平帝都想按照未央宮原貌重修宮殿,奈何國庫空虛, 不得不作罷。
「就說我允了,你去告訴他明日自然有人接他們去未央宮。」崔妙之點頭答應了。
「在下認為不妥,如今咱們在揚州布兵, 聽聞不少將士不擅水性,加上長途跋涉水土不服, 也就八成兵力尚可作戰。」
「此時咱們剛剛平定珊瑚草原,當一鼓作氣,將匈奴王庭拿下, 不能分散兵力。」
盤子鋪展得太大,如今不好掌控,打仗可不比管家能暫且拆東牆補西牆,萬一北方邊界有了破綻,匈奴人破釜沉舟,他們背腹受敵,可就勝負難定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此時不易輕舉妄動。
蕭策與獨孤遼及諸位將軍商議後,仍然認為此事不妥,這虎符又不是傳國玉璽,哪裡值得他們興師動眾,商定了以糧草人手不足為由,推拒了便是。
晚膳時,崔妙之將今日的事情說了,「人家遠道而來,參觀一下也是無妨。」
蕭策沒有反駁,說到底三宮名義上還是容氏的,人家想回家看看,他也不會攔著。
次日,果真有小內侍前來接南平王容藻二人前往未央宮,「夫人說了,主公已經答應,二位貴人若是想參觀建章宮,今日便也可以一併去。」
「這位內官,請問可否引路前往宣室殿?」南平王客氣的沖小內侍詢問。
「貴人叫奴谷中便是。」小內侍低頭回答,南平王不禁細細打量,瘦瘦小小的,也就十三四歲的樣子,於是問了幾個家在哪裡,為何入宮的問題。
「奴是五年前郭茂強徵宮人時進來的,家就在長安,入宮時還不到八歲,後來掌事看奴幹活勤快,時常提攜。」谷中規規矩矩的回答。
「那可想家?」
「想,怎麼不想,還好主公打了進來,如今允許我們每三月可在西安門見一次親人。」
「上月爹孃弟妹都來過,主公夫人待下人極好,這不夫人正張羅著給大家每人多做兩身冬衣,聽司織局的人說,夫人特意吩咐,棉花一定要多多的絮在裡面,大家暖暖和和的過年呢。」
谷中一提起崔妙之,那就像個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讚頌起來。
「今年中秋前後,有幾個郡縣收成不好,夫人聽聞拿了自己嫁妝在數個州縣設立了粥棚救濟災民。」
「又請揚州的匠人教大家種植水稻,以前我們的粳稻好吃是好吃,但是一年只能收一次,可是南邊熱,秈稻一年竟能收兩三次,人家自然餓不著了。」
「如今我們也開始嘗試種不同的種子,希望來年多收幾成。」
「對了,還有,自從夫人嫁過來,膳食局每日還給大傢伙兒增加了一次點心,是大家連見都沒見過的式樣。」
「郭茂時期奴們衣穿不暖飯吃不飽,還動輒被打罵,夫人可不準隨意動用私刑,實在是奴們的大恩人。」
「這樣的日子哪裡敢想啊。」
二人靜靜的聽著,聽這谷中的語氣好像不是騙人,蕭策夫婦的確當得起仁主二字。
前年荊州大旱,不少地方鬧了饑荒,朝廷將糧食撥了下去,誰知被人在裡面摻了樹皮和糠,惹得百姓大怒,個別郡縣竟然還起了衝突。
而襄陽宮一貫的紙醉金迷,鹹陽夫人的生辰宴耗資數萬金,僅一身百鳥朝鳳深衣就價值數千金。
今年又冊封皇后,冊封禮花費更是巨資,沒成想皇后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