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第1/2 頁)
這時候大墓已經被挖開數有餘,專家一踏進墓道,就發現土裡面埋著幾塊石碑,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辨,正是記載了墓中陪葬品的物帳碑。其中一塊石碑還記載了傳國玉璽的來歷。
新疆的文字專家們連夜將碑文上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翻譯了出來,訊息很快傳到了林蓉那裡——
關於玉璽的蒙古碑文中寫道: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皇帝忽必烈率領三路大軍近逼臨安,隨時準備攻佔臨安,滅亡南宋小朝廷。
按照蒙古大軍之前的慣例,他們攻克每一座漢人的城市都要實行血淋淋的屠城戰術,以此來恐嚇南宋臣民向著元朝統治者屈服。
比方說公元1215年,蒙古皇帝鐵木真攻陷金國都城中都(北京),就屠殺了將近100多萬的北京人口。
就在這兵臨城下前夕,南宋的一位大官找到了忽必烈屬下的大將木華黎,向他許諾了一件事:只要不屠城,願意將傳國玉璽獻給元朝的皇室,以保臨安的百姓太平。
這位南宋的官僚是誰,碑文中沒有具體記載。但根據推斷可知:這人的官職肯定不低,甚至可能是朝中的一二品大員。在這之後,木華黎同意以玉璽換取臨安城不屠城。
後來,忽必烈在木華黎的勸說下,果然沒有屠臨安城。這方玉璽無形中保護了幾百萬的臨安百姓免於一場大禍。
緊接著沒過幾年,忽必烈死了,他的9個兒子謀求帝位,導致了元朝內亂。所以木華黎的兒子又把玉璽藏了起來,直到後來元朝開國,他的孫媳婦將玉璽獻出,玉璽最後歸於元朝皇室。傳至元朝最後一任皇帝元順帝手中。
至此,玉璽的傳承與下落,算是清清楚楚地考證了出來,被全國各地的媒體大作了一番文章。光是有關這位獻寶大臣的猜測文章,一之間就有了數百篇。
林蓉:歷史並不缺乏英雄,但更不缺乏想像力。誰能想到:小小的玉璽,居然能換得滿城的百姓一條生路呢?
可她的想像力再怎麼豐富,也沒料到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
最近幾周寄住在陸家,她和陸澄硯的關係算是更近了一步。雖然他們並不是在談戀愛,但每喝茶聊倒也很開心。
陸澄硯是一個難得讓她感覺很放鬆的朋友。這也和他出生於考古世家有關係。他雖然不太瞭解考古學的知識,可身上沁潤著來自他父母的文人氣質,所以談吐舉止都很有古人風度她喜歡和這樣的「君子」打交道。
但每當她和陸澄硯聊的時候,系統總是提醒道:【宿主,禍從口出,你千萬不能在他面前ooc了林雨馨的人設。】
聽起來好像是系統在故意提醒自己:陸澄硯懷疑她不是林雨馨嗎?
第36章 告別 ·
傳國玉璽的熱度還在不斷發酵。
傳國玉璽現世固然是好事。但與此同時, 國內外也有許多不和諧的聲音。
先是一大批所謂的「民間考古磚家」紛紛發表文章說:這玉璽其實是贗品。也有韓國日本的專家過來湊熱鬧,說中國專家只是在造假玉璽,真品早就不可考證等等。
而某些記者們聽到了這些「逆風」聲音, 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採訪報導, 結果引發了一場全民玉璽真假辯論大賽。
甚至連對古董鑑定一竅不通的普通網民們,也參與到了這場雲辯論大戰中。好像人人都有口若懸河的證據, 人人都站在了「真相」的這一邊。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 林蓉應故宮博物院王館長的要求,把自己撰寫的考證文章發表在了各大報刊上。
結果這篇論文發表以後,立即轟動了中國考古界。「林雨馨」的名字倒是比她本人先出了一把風頭。
原因無他:這論文寫得實在是太有理有據,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