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空棺歸葬(第1/2 頁)
江離去爐邊往壺中添了滾水,為兩人重新換上熱茶。四耳聽到動靜,耳朵打了兩轉,一翻身將頭拱進了毛領深處。
落座後,他抿著茶思索了一會,說道:“我從頭說起。”
“在我這本書的首回之前,尚有一段敘文,名為‘荒冢地神指引迷津 麻衣地師空棺歸葬’,因篇幅較短,故未歸入正回。
江離的十五回書,何憂已在前日讀過,於是點了下頭以示瞭解。
江離繼續道:“只因我記不得後面的內容,談論書中任何一段文字,都不免有斷章取義之嫌。所以這段敘文對全篇有何作用,我不敢有定論,單從其篇幅和章法上猜想,它大抵可充作楔子。這段楔子寫的是甚麼,你自然已經知曉,為免絮繁,我只簡要概括。
“一地師入山卜地,獲地神廟指示迷津曰:‘欲得吉壤,須見蒿叢。’地師依言向深山尋去,於谷中見遍地荒墳古墓,正南方一處蒿草茂盛異常,草叢掩映間似有人廬墓而居。地師至草廬前,有一人提燈倚在門前,悵然若失。地師上前詢問,自稱守墓人,因丟失燈油苦惱不堪。
“地師詳問經過,回曰:‘日間於西北一墳前鋤草,燈油置身後倏忽失去,遍尋不得。’
“地師掐算一番,遂解傘贈與守墓人並囑曰:‘今夜留意觀天,若有神燈閃耀,日升天明前來見我,還汝失物。’
“守墓人曰:‘去何處相見?’地師曰:‘持傘便知。’
“當夜守墓人依言未眠,果見西北方神光滿天。俞時而滅。待黎明前拿傘取看,傘柄自旋,後指向東方不復動。守墓人向東且行且尋至一大梨樹下,傘柄復動,指向腳下。立等須臾,地師至,歸還燈油。
“守墓人問之經過,答曰:‘汝失燈油處乃一古墓,墓中梓棺前和獸首作怪,竊吞燈油,我至時獸首口邊仍殘油漬。”守墓人感激,出傘還之,不受,曰:‘神明點撥我前來助汝,蓋非汝之指引而不得求此吉地,請以為卜資。’
“及辰時,地師將棺入土,未及就壙,守墓人聞其聲有異,遂問棺中何人。地師答曰:‘此公身死異鄉,不得其屍,故而以空棺歸葬。’言畢而去。守墓人檢視碑文,見上書四字:‘藥師汲黯之墓’。
“楔子止於此處,之後便是第一回的內容了。”江離呡了口茶,接著道,“接下來要說的是我的推測。”
何憂饒有興趣地一抬袖道:“請說。”
“昨日途經流公廟時,你著意提起‘地師卜神’,辨雨時稱虎丘‘神光閃耀’,贈傘時語帶雙關。你三番五次用這楔子作暗示,意在邀我於觀燈之後,日升之前,持傘前往東南方有梨木處相見,取回燈油。
“書坊雕板,多取梨、梓兩種木,文中的‘梨樹下’,對應以梨木刻板的懸光堂,‘梓棺獸頭’你雖未提,想必指代的是那身為盜刻之首的臨清書商,而被‘獸頭’私吞的‘燈油’,自然就是我的書稿了。
“到此處為止,文字與現實一一相合,唯獨一處未見印證。那便是文中守墓人與地師相會,所為之事有二,一為歸還燈油,一為空棺下葬。前者已然明瞭,後者有無對應?若‘地師’是你,‘守墓人’是我,那隻見空棺不見屍身的‘汲藥師’,就只是‘汲藥師’麼?
“或許葬棺與今日之約實無關聯。可若你邀我前來的目的只在歸還書稿,想來並無甚必要去對應那葬棺的文字。好在關於這矛盾處,就在方才,我已有了個解釋,但我對書文記憶不全,眼下所想,難說不是因一葉障目而生出的誤解,說將出來,你姑且一聽。”
江離說到此處忽然停住,見何憂既未顯得困惑,也沒有出言詢問,彷彿先生在等待著學生的解答一般,於是繼續道:
“《金篋浮世》裡,誤入金篋的‘汲藥師’沒能回來。楔子中說,他的無端消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