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皇后為了太子的心思(第1/2 頁)
"香妃,昨日在朝堂上,有多位大臣對晉王在京州的舉措表示了強烈不滿並加以彈劾。"李皇后在花園中閒庭信步時,向身邊的香妃透露道。後宮之中訊息傳遞迅速,她與交好的嬪妃們已經討論過此事。
京州的政策與大陳國中央存在明顯分歧不說,最近更是傳出陳華在京州針對當地門閥勢力採取嚴厲措施,甚至有屠殺門閥的說法,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要知道,這大陳國由門閥大族統治長達千年之久,根基深厚,陳華此舉自然引來了其他門閥家族的強烈不滿。尤其京州趙家和周家在帝州也有著廣泛的人脈關係,不少收受了趙家好處的官員此刻也紛紛為趙家鳴不平。
畢竟身在帝州的大臣們認為晉王遠在京州鞭長莫及,他們就算在此地公開批評晉王,晉王也無法立即做出反應。
香妃聽聞後回應道:“妾身也聽說了這些事,但據我所知,趙家先有刺殺公主之舉,周家又緊接著謀反,華兒可能也是出於無奈才如此行事。”
此時,李皇后和香妃走在前方,回頭瞥見身後的嬪妃們都遠遠落後,於是低聲而嚴肅地說:“這只是晉王的一面之詞,可別忘了朝中的大臣往往能把黑說成白,白說成黑,有人聲稱晉王為了剷除門閥勢力,故意陷害趙家。”
香妃聽到此言,面色瞬間蒼白,急忙要向李皇后行禮求情:“娘娘,這樣說我家華兒的大臣簡直是居心叵測,意圖陷害他,請娘娘一定要為晉王主持公道。”
李皇后連忙扶住香妃,表情柔和地解釋:“妹妹不必過於激動,大臣們不會無端指責,背後恐怕有人在推波助瀾。據說芸儀公主繞路去了富寧城後,很快便派人快馬加急至帝州,隨後便出現了彈劾晉王的情況。”
“芸儀公主?還有民王?”香妃聽罷,心中升起一絲寒意,“我家華兒到底何處得罪了他們二人?”對於這兩位在皇帝面前極為得寵且地位顯赫的人物,李皇后一直頗為忌憚。因為在她看來,無論是民王還是芸儀公主都不是她能夠輕易掌控的,尤其是現在他們兩人似乎走得越來越近,這讓她的憂慮更甚。
在帝州的權謀鬥爭中,李皇后和香妃始終保持中立,並未偏向任何皇子。她曾多次試圖拉攏關鍵人物,卻都如石沉大海般無果。若能得到這二人的支援,太子的皇位將更加穩固。然而問題在於,在這場權力爭奪戰中,只有敵對與盟友之分,沒有中間立場,而這兩人深不可測,令她心生戒備。京州恰好與民王封地接壤,成為制約民王勢力擴張的理想之地。
“這些事誰能說得準呢?”李皇后看似不經意地說,“現如今民王財力雄厚,兵強馬壯,或許還懷揣著其他圖謀。”話音剛落,她意識到言辭可能過於敏感,便補充道:“這話妹妹聽聽就算了,切勿外傳,我也是隨便說說。不過請放心,太子在朝堂上為晉王說過不少好話。”
聽聞此言,香妃略顯寬慰:“多謝娘娘關心,也感謝太子的維護。”
李皇后微笑回應:“不必客氣,太子向來看重晉王,在帝州時就與華兒關係融洽,他們兄弟之間理應相互扶持。”
香妃雖在宮中並無實權,但憑藉冰雪聰明,早已洞察李皇后的意圖——她是想透過展示利害關係,讓香妃明白必須引導陳華緊跟太子的步伐。如今形勢逼人,陳華在京州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被迅速傳入帝州城內,這讓香妃倍感焦慮。她深知歷史上能在皇位更迭中倖存下來的皇子屈指可數,而那些得以活命的皇子大多地位低下、毫無實權。
過去她期待陳華能夠奮發有為,但並非希望他成為一個銳意進取的強勢藩王,而是希望他能修身養性,安穩度日。然而現實的發展已超出她的預期,儘管她並不擅長權謀,為了陳華的安危,也不得不在帝州為他周旋運作。
眼下的局面是,皇上雖然對太子略有不滿,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