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民王是個不吃虧的人(第1/2 頁)
"殿下,接下來就該輪到雍王了。"隨著晚宴結束,民王在親衛的護送下返回王府,申洪濤這時向陳華提出了下一個行動目標。
陳華點頭同意,這次被要求獨自承擔防守原州的重任,若無足夠利益保障,他決不會輕易答應。從南至北,由東到西,他打算逐個敲詐這些藩王,即便拿不到實際物資,也要藉機上奏帝州表明困難。在這個節骨眼上還讓他自掏腰包購買煤鐵,簡直就是奸臣所為。
“沒錯,雍王、林王、麻王等人都不能放過,統統發函過去,誰敢不給,我們就直接上奏父皇。”陳華堅定地說。雖然他在奏摺中提到用銀兩購買資源,但前提是其他藩國也需派兵支援,如今只有他一人硬抗,沒有足夠的補償,誰願意白白犧牲?
申洪濤露出狡黠的笑容,回應道:“殿下放心,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辦,我就不信那些藩王能捂緊口袋不吐出點東西來。”
對此,陳華對申洪濤這位滿腹計謀的謀士充滿信心,“那就拜託你了,若此事成功,本王定有重賞。”
申洪濤和侯大貴等人領命而去,前往都督府處理相關事宜。而陳華則轉向京州城,他知道民王此行必定會對京州有所探查,因此需要劉權等人嚴加防範,特別是少府監正在秘密製造的大炮模具。
在上奏帝州之前,陳華已找來陳琦晝夜研究炮模問題。現實情況是,他們無力鑄造銅炮,整個封地的銅儲量有限,難以產出幾門大炮。至於青銅炮,所需的銅、鉛、錫在京州也無充足儲備。反覆考量後,他決定生產鑄鐵炮。儘管鑄鐵炮的韌性和安全性不如青銅炮和銅炮,存在炸膛風險,但在短時間內要大量生產大炮,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鑄鐵炮。好在得益於高爐鍊鐵技術與坩堝鍊鋼法的應用,京州鋼鐵產量大幅提升,並且科技庫中有關鑄鐵炮的知識現成可用,無需經歷早期摸索階段,可以直接採用成熟的鑄造工藝生產鑄鐵炮。
儘管鑄鐵炮的製造面臨諸多挑戰,成功率預計僅在三四成左右,這意味著每鑄造十門火炮,可能僅有三四門能實際投入使用。這是因為鑄鐵炮在冷卻過程中容易因熱脹冷縮而發生炸裂。要解決這一問題,內模水冷技術是關鍵,但以京州目前的技術水平顯然無法實現,至少也要等到蒸汽機出現後才有可能考慮。
正如陳華所料,民王來到京州城並未安分守己,而是派遣手下四處探聽京州近期發生的“新鮮事”。他們收集到最多的資訊便是關於門閥事件以及報紙、玻璃等新奇事物的訊息。
對於報紙,民王饒有興趣:“報紙?倒是個有趣的東西。”他輕易地從陳華那裡得到了一份報紙翻閱起來。陳華則貼身陪伴著民王,儘量讓這位不安分的皇叔保持安靜,與其讓他胡亂打聽,不如主動提供資訊供其檢視。“三皇叔若是喜歡,也可以在您的封地上嘗試發行報紙。”陳華如此提議,實則是設下了一個圈套。
民王並不愚鈍,一眼便看出報紙上的字跡整齊劃一,顯然不是人工抄錄而成。他知道陳華必定掌握了某種特殊的方法,但他對這種東西並無太大興趣,認為讓百姓瞭解過多資訊並無意義。
瀏覽過報紙之後,民王又拿起手邊的玻璃製品仔細觀賞,並詢問陳華:“這次蠻族南侵,對你的生意恐怕造成不小影響吧?”面對戰亂,商人們通常會趨利避害,尤其這些商人多與各藩王有著密切聯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京州的商業活動非但沒有衰減,反而更加繁榮,商家們甚至因為擔憂京州淪陷後商品會變得稀缺,從而紛紛搶購囤積各類物品,導致物價飆升。
陳華坦然回應:“的確,生意受到了一些影響,不過這段時間京州商會倒是因此賺了不少銀兩,各種糧食、銅、鐵和布匹等物資也積累了不少,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實力,侄兒才有信心堅守原州。”
民王心中暗自生氣,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