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淵破國安家之道,遭古人先賢群嘲;李二評分漲了(第1/2 頁)
對於李淵的評價結束之後。
石碑之中,互動區也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大宋3789:李淵這個人,怎麼說呢,生兒子確實可以,但是皇帝當得就一塌糊塗了。石碑給的8.6分是看在太宗皇帝面子上吧?
大明2568:沒辦法,誰讓人家兒子是天策上將呢?
大漢3689:這李淵好歹也是開國皇帝,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賢達,若是連開國皇帝都是蠢材,這國家真的還能建立起來?
大明2567:這麼和你說吧,這李淵可是提倡破國安家,就是把大唐分成兩半,長安為京師的地盤給他的太子李建成,洛陽為京師的地盤給李世民。好不容易大一統的國家,硬生生劈成兩半,這是正常皇帝能幹出來的事情?
此話一出,大唐之前的位面的古人腦子,一下子有些轉不過來。
大漢6890:啥?大唐的開國皇帝主動將大一統的國家一分為二?分給兩個皇帝?他是年老昏頭了吧?
三國3789:這豈不是趙武靈王第二?李淵不讀史書麼?趙武靈王是怎麼死的,國家是怎麼破碎的,他不知道麼?
大隋6780:身為一國之君不知史,可見這個帝王多半昏聵。
大唐3890:其實,高祖皇帝也是無奈之舉,當時的太宗皇帝太強了。
大唐3747:先賢們可能不知道,這大唐雖說高祖皇帝是開國皇帝,但是這江山基本上全是太宗皇帝帶人打下來的。按照立長不立幼的規矩,這皇位理應讓給太子,可對於太宗皇帝就太不公平了。高祖皇帝一折中,只能將國家分成兩半。
大唐6738:太子李建成雖說達不到千古明君的水平,但能稱得上中規中矩。按照立嫡長子立儲君並沒有什麼問題。奈何太宗皇帝實在太強,軍中聲望極高。就算太宗皇帝不想當皇帝,軍中老臣都會將他抬上龍椅。
大明3567:可惜李淵生活的年代太早了,要是生的晚一些,知道蒙古帝國的傳位制度,就不會那麼難以抉擇了。讓太宗皇帝帶著手下的將軍外出去打仗,開疆拓土,李建成留在長安當皇帝。
...
大唐位面。
李淵看著自己想出來的計策遭到群嘲,他並沒有感到意外。
畢竟,歷史上的趙武靈王就有失敗的先例,樹立起了一個極為反面的教材。
你李淵在一千年後的照著反面教材去辦事,別人不罵你才怪。
但李淵並不後悔。
身為人父,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為了皇位打起來,甚至拼個你死我活。
比起國家江山來,他更愛自己的兒子們。
‘破國安家’的政策,實在是不得已。
在看到後世竟然有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問題,李淵心中很是欣慰:
“雖說被後世人嘲諷了,不過也有部分後世人能懂朕的不容易,有這就夠了。”
....
當然,古代百姓可能會理解李淵,古代皇帝就不理解了。
對於他們來說,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隨口說的一句話都能影響整個國家。
他們在制定政策之時,也會優先以大局為重,兒女情長對於他們來說只能放在國家之後。
因此,他們對於李淵破國安家的政策,很瞧不起,甚至極為鄙夷。
大秦位面。
嬴政看著李淵辣眼睛的操作直搖頭,:
“高了,這8.6分絕對給高了。”
“有李世民這等千古明君,還在意立長問題?”
“若是光明正大的立了李世民為儲君,天下兵權在手的他,朝中有一人敢說一個‘不’字?”
“李世民為太子,你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