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我將離去(第1/2 頁)
徐玄生當然知道趙正熙想不明白,他沒有見過現代社會大量拋荒的良田,沒見過不要賦稅,國家倒貼錢,都沒有人種地的情景。
“我說的不是不種土地,是尋找別的更大的財富,讓權貴官僚的視線不再盯著土地,而是有遠超土地價值的其它選項,讓他們去爭奪!”
“還有什麼比囤積土地更賺錢的東西?”
確實,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土地是最保值的,一旦擁有,便源源生利不息。
“有!那就是工業和商業!”
徐玄生知道,其實宋朝的科技水平已經相當高了,只是因為在科舉社會,其它的雜藝不被國家認可和看重,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沒有用以發展生產力!
徐玄生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來,上面寫著五個字,士農工商兵。
“侯爺,我們的大宋,綜合起來就這五類人而己,剛才的土地改革,僅僅是解決了五類人的農民一類,而且只是一時。
這五類人,就像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但缺一不可,而且是哪一行發肓不齊,或過於旺盛,都是影響國運的大事。
農民是一國之基礎,是整個國家存在的根本,只宜滋養生息,不宜過多攝取。
其這個工,不僅僅是工匠,而是一整個系統,它叫工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是創造財富的源泉。
大宋要走出死亡迴圈,必須要大力發展工業”
“什麼是工業?這個工業真有這麼重要嗎?”
“侯爺別擔心,我在山東清河縣,已經建起了工業的模型,你到時只需推廣就是,
發展工業的好處就是,一個人能創造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的價值,能創造出提高莊稼幾倍產量的肥料,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甚至能改造這個世界!”
“這怎麼可能?大人莫不是說笑吧?工部素來就有,工匠朝廷也養了幾百,也沒見他們有什麼奇異之處啊?”
徐玄生一時也給他解釋不清,
“工業與工部不同,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工匠,而是需要一種叫科學的學科來支撐,由科學去發明創造新的事物,再由工業去實現發展和壯大!
這就又要說到士了,從今以後,天下讀書人,必須分流,讀書不再是做官一條路,要讓一份分人去學科學,科學才是改變一切的源泉,遠比做官重要。科學不但能創造工業,一樣能推動農業,因此,就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去參與,同時只有給予科學人員及其它各行業人員,與讀書做官等同的社會地位,才能讓讀書人放棄做官的單一出路,投身到各個行業中去。
科學建立工業,工業創造出大量產品,就必然帶動商業繁榮,商業今後是國家的重頭戲,那是賦稅的主要來源,大宋的賦稅需要重新制定,今後主要以收取工業與商業的稅金為主,農業次之。稅乃國之本,工商稅將會是農業賦稅的十倍以上。
以後朝廷要設制獨立的稅務部門,不再與政務混雜一起。不能讓各級官僚上下其手。
最後說到兵,也就是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一個國家,無論你多麼富有,如果沒有相應的國防力量來保護,那就是自取滅亡!
為什麼大宋明明比金國富有,卻總被金國肆無忌憚地搶掠,是因為大宋的國防力量太弱。
是因為宋人不如金人勇敢嗎?是大宋的兵員少於金國兵員嗎?是大宋的兵械甲冑不如金國嗎?
都不是!
是因為大宋文官貪財,武官怕死,士卒無鬥志,才致於金人如虎驅羊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侯爺知道嗎?”
“這個…?”
趙正熙涉世不深,對這種根源性的問題自然認識不夠,
“可是大宋深受孔孟之道影響,重文輕武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