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第1/2 頁)
教首一雙眼似閉非閉,又問:「你說最近知府與此前不同,不同在何處?」
妙善一愣,就急忙回答出來。他說了最近官府的種種政令,又道:「我還聽教眾傳聞,最近知府中流傳出高祖吃蝗救災的故事……這事出現得突兀,我想約莫也是有人授意的。」
教首一一聽完,他聽得十分認真,只是在妙善說完之後,他睜開了眼睛,那眼睛著實不似一個中年人,充滿了勃勃野心。他聲音沉穩,堅如磐石,就如驚雷響徹耳際:「時不我待,已經到時候了。」
妙善大驚,就連跽坐的姿勢都維持不了,跌坐在地。好半晌才顫抖著聲音問道:「可如今大旱才一年,我們吸引教徒……」
「可是我們已經在奉元盤踞了數百年了。」教首打斷了妙善的話,「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正是我們起事之時。更何況,既然朝廷想要放糧了,你我皆知,東明府的糧倉到底有多少糧食。這些糧食,而今又在哪裡。恐怕我們就是他們磨刀霍霍的物件,而那些教徒們,若是知道了我們有這許多存糧,又將如何呢?」
「我蓮華教數百年的根基,不可斷送在你我的手中。」
「人性本惡,你跟隨教眾求雨,見到世事多艱,見到賣妻食子,便該明瞭,人活在世間,弱者猶如豬狗,被無情驅趕碾壓。而終有一日,白蓮下凡,萬民翻身,摧富益貧,自然天下太平。」
妙善顫抖身體,跪伏下去,低聲應是。
「妙善,我當你是我親子,不要讓我失望。」教首的手掌按在妙善的頭上。這雙手已經許久沒有像一個長輩撫慰小輩那樣撫摸過妙善的頭了。兒時的記憶和如今一對比,妙善就察覺到自己視為蒼天的男人已經在不經意之間漸漸老去。他的心中酸楚,頭俯得更低了。
教首似乎有些疲憊,他鬆開手,又道:「去吧,把大天王叫來。」
教中的職位佛道混雜,但天王和金剛相通,都是武職,妙善知道這是為了什麼,心中一顫,應了一聲,站起身低頭朝外走。木製長廊上,行走時會發出嘎吱的聲響,廊簷下的風鈴則會因遠處的湖泊帶來的風而發出動聽的聲音。只是此刻,妙善已經無法像往常那樣醉心於這些了。他遙遙看向遠方,夕陽西下,艷麗的紅色落在天邊,落在湖水中,落在遠處的田地和樹木上,如火如血。
「公子!這是大大的好事!!」
夕陽西下里,蕭鸞正在府上,和齊霽真以及一群小吏們拿著名冊一一清點王獻的傢俬,這些日子裡,他們用王獻的錢買糧、組建民兵維護流民秩序,錢財如同流水一般的往外倒。所用的每筆開支都需要造冊,以免之後聖上派人下來,有說不清楚的地方,壞了蕭鸞的名聲。
正在清點中,沈引玉就大呼小叫地沖了上來。他此前跟著霍慶山,連同城中衛隊們一道,日日守在城門那看著,生怕出什麼事故。此刻沈引玉原本也該在城門的,只是不知為何跑了回來,還操著吼得沙啞的聲音大呼小叫。
「給蠻奴倒杯菊花茶來。」蕭鸞按住了額頭,吩咐左右。
沈引玉不好意思地笑笑,復有行禮,然後讓開身子,笑眯眯的說道:「殿下,請看,這是誰來了?」
蕭鸞望過去,卻見來人一身勁裝,長劍掛腰,劍眉星目,頗為精幹,只是眉目卻並不熟悉。來人見到蕭鸞,目光微閃,頓時解掛拜倒,大聲道:「晉陽嚴岐拜見成王殿下。」
蕭鸞聞言,頓時一驚,扭轉過頭,雙手扶起嚴岐,這名字必然不是嚴氏嫡系,但對方既來自晉陽,又自稱姓嚴……蕭鸞隨嚴蓁熟讀世家譜系,當下心念一轉,笑道:「竟是族兄前來麼?」
嚴岐抱拳行禮,說道:「殿下喚我嚴二就好,我奉家主命,特帶了晉陽三百兒郎,迎接殿下。」
蕭鸞從善如流,笑了起來。她也不方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