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聽書(第1/2 頁)
顧三牛抱著小顧銘,亦步亦趨的跟著隊伍往前走。。。 小顧銘兩眼都不夠看了,可惜自己太小了不能親自下去逛一逛。 他一臉的興奮,時不時指著遠處嚷嚷:“好,好看!” 他們又不買東西,只能幹看著,雖然很興奮,都沒有被眼前的景象迷了眼。 走過擁擠的集市,各種店鋪林立在兩邊。 有藥鋪,布鋪,成衣鋪,糧鋪。。。 小顧銘看上面的文字,跟自己熟悉的Z國繁體字一樣才放下心來。 看來自己在這朝代,還不算是全盲人士。 這樣的話還好,最起碼走丟了他也能找到家。 他們路經一個茶館,裡面人聲鼎沸,仔細一聽,裡面有人在說書。 顧家幾個男丁聽著裡面的熱鬧都邁不開步。 顧大山看著一陣好笑,都是自家孩子,在城裡多聽聽也好長長見識。 小顧銘同樣想去裡面看熱鬧,他用期待的眼神看著自家爺爺。 顧大山自然是應允下來:“我跟你們二叔去鐵匠鋪,你們就在這附近等我們。” “好,我們一定聽話!” “好好好!~” “大伯,爹你們去吧!我們在這裡等你們。” “爺爺,乖寶聽話!” 顧大山摸了摸小顧銘的小臉,笑呵呵的跟顧大林走開了。。。 顧大山跟顧大林去了鐵匠鋪,其他人在這裡擠著聽熱鬧。 顧三牛抱著小顧銘,往裡擠了擠,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能看見前面的說書先生說著故事。 這個時代的故事多一半是確有其事,再加上說書人自己的理解,改編而成。 這時候茶館裡的說書先生講的竟然是朝中的大事兒。 所謂的朝中大事兒,也就是近半年來朝中的大事而已。 這時候訊息傳播速度極慢。 如果不是人們口口相傳這些訊息,也許有一天大禹國皇帝換了人,他們這偏僻小縣半個月之內不會知道訊息。 茶館正中央放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盞茶,茶杯旁邊一把摺扇。 說書人就坐在桌前,面對著大家侃侃而談。 說書人如今已是而立之年,身穿一身青衣長衫,頭戴巾帽。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他本是青城縣城落魄的童生,考試多年未有成果。 家中供養他讀書已經是花費頗多,生活所迫他才在茶館裡說起了書。 只是時間久了這位先生在茶館裡說的故事也就老套了,他就自己留意市井之中的小道傳聞,自己加以修辭才使之成為故事,再說給聽客們聽。 除了說故事,偶爾還有人跟他買賣訊息,一來二去,說書先生便成了青城縣的“百曉生”。 方圓百里的大小訊息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說書先生自然有自己的訊息來源。 當初顧大山家的仙家秘藥之說還是這個說書先生的傑作。 顧三牛抱著小顧銘在他們在一邊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跟著聽書的觀眾大聲叫好。 茶館裡的氣氛熱烈,說到經典之處,人們是一陣鼓掌。 小廝拎著一壺熱水,穿梭在各桌子中間,像只勤勞的小蜜蜂。 茶館裡設計比較開放,只要是點了茶水的,小廝負責後期的添水,添茶。 周圍圍觀的人只要是不影響茶館的生意,茶館掌櫃是允許圍觀的。 一段故事完了以後,說書先生喝了兩口水暫停一會兒。 早晨人少,說書先生會選一些不怎麼火的故事講。 人越來越多,他就要講市井間炙手可得那些故事了。 在眾人的期盼聲中,說書先生重新開始了一段故事。 “話說大禹二十一年六月,也就是三年前,朝中發生一件大事,此事·······” 小顧銘全神貫注的聽說書先生娓娓道來。 故事發生在一年前,朝中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秦文伯攜家眷回祖地省親回京途中,在荊江之上,發生了一件慘案。 那一夜霧氣濛濛,伸手不見十指。 秦家大船在江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秦家護衛夜晚防禦之時。 突然看見遠處亮著一盞孤燈,他們立刻加大了防禦。 慢慢的孤燈泯滅,大江上一片漆黑。 就在秦家護衛以為危險過去的時候,從船的四周飛上來一群黑衣人。 黑衣人身手極高,在船上大開殺戒。 秦家眾人是被殺的被殺,跳江的跳江,整整一船人百十來口,最後剩下的僅有八人。 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