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賀氏如今也不過是個二三等計程車族,在皇室與大士族眼裡都算不得什麼,賀東青雖是賀氏族長,可若陛下駕崩,軟禁太子東窗事發,賀氏必然第一個捨棄明熙。
月初伊始,府外打探的人馬,來了一批又一批,一夜之間各家的探子,蜂擁而至。
明熙長居內府,也能感覺到這無形中的劍拔弩張……
賀明熙不滿周歲入宮,只有乳名阮阮。
賀明熙之名,乃先武帝所賜。當時賀氏族長賀甯選了吉日吉時,單開一次族譜,親寫在賀氏族譜嫡長子賀東青之下嫡長女的位置。
惠宣皇后一生無所出,公主皇子皆為庶子。明熙被養在中宮,所用所得一切,比皇子與公主更勝一籌。即便不合祖制,也不曾有人提出異議,先武帝甚至默許了明熙在宮中的超然地位,帝後二人對明熙疼若親生。
十二年後,明熙十三歲。惠宣皇后被廢冷宮,三日後,不明不白地死於冷宮。
當即,皇甫策被立為太子,謝貴妃作為皇甫策的生母,已擬好旨意,待到東宮祭了祖廟後,便立謝貴妃為後,先武帝又將明熙送入謝貴妃宮中教養。
一切來得如此突然,宮中上下皆不知受寵半生的惠宣皇后到底做錯何事,一夜之間毫無徵兆的被打入冷宮,又不明不白的暴斃冷宮。
後宮生活十二載,明熙並非不懂後宮女子的爭寵手段。惠宣皇后死得毫無痕跡又如此淒涼,始作俑者看似是武帝。可武帝在惠宣皇后去世後,有多痛苦,明熙也親眼所見,心中雖暗怪武帝無情,可到底不到恨的程度。
這件事,雖從始至終看似都與謝貴妃母子毫無關係,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證據,指摘謝貴妃母子。謝貴妃到底也不曾被立為皇后,但皇甫策已被冊封為太子,這對母子才是惠宣皇后去世最大的得利者,明熙心中又怎會不恨。
惠宣皇后乃武帝元後,正兒八經的鮮卑貴女,年少時也當得上傾國傾城,帝京娘子無人出其右。她性烈如火,也無南梁女子的溫馴與端莊。每每得見,總是神采飛揚,明艷動人。如此一個人,十多年如一日地影響著明熙的成長,許多許多的畫面,幾乎被深深刻在了記憶的烙印中。
惠宣皇后逝去後,熟悉皇后的人,依然能從明熙身上,看到惠宣皇后存在過的痕跡,想必這也是武帝在惠宣皇后去世後,再不曾召見明熙的緣故。
惠宣皇后猝死兩年後,明熙十五歲,先武帝駕崩,原誠親王皇甫澤鎮壓三王之亂後,擁兵自重,奪位成功。
誠親王登基後,對待明熙的態度與生前最後兩年的先武帝截然不同,雖不至言聽計從,但也多有優待,甚至幾次有意立為公主,均被明熙否決。
明熙雖是從當今陛下的態度上,幾次猜測惠宣皇后的死因,可不敢確定。
陛下未登基前為誠王,是先帝最得用的兄弟,深得信任,擁兵二十萬眾,駐紮在大雍腹地圖南關。陛下為誠親王時,數十年不曾回帝京一次,又因無子嗣代勞,往年也只有家臣送朝賀入京,明熙小時也許見過,但已沒了這人的記憶。
惠宣皇后在世時,似乎也曾對誠親王青眼有加,在先武帝面前,不曾刻意隱瞞。可不知為何,明熙總是下意識的感覺,惠宣皇后被廢,也許有許多複雜的關係,但還是和陛下脫不了幹係,也已無從考究。
天下動亂了幾百年,皇室換了一家又一家,可不管大雍還是南梁,王謝都為當世大族,屹立世家巔端幾百年,底蘊堪比前朝。南梁南遷時,王謝都不曾跟其離開,乃為背主無義,可在大雍朝依然高官厚祿,風光無限。
武帝在與惠宣皇后大婚三年,無所出。以納後之禮,西宮之主位,誠心迎娶了謝氏嫡長女,入宮即為貴妃,很快就育有皇長子策,更有謝氏一族做後盾。
惠宣皇后在世時,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