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去趟民國:1912-1949年間的私人生活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1924年,周作人說:“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的所謂“下九流”如車伕、乞丐、撿破爛的、修鍋補碗的之類,多聚居在高井街一帶,據說有上千戶人家。他們也吃也喝也賭,和富人的區別只在於方式。例如喝酒,他們的方式是:一包花生米或一塊臭魚,幾個銅子的一碗燒酒,仰脖一飲而盡。醉後便四處找茬打架,弄個頭破血流方休。

南京大報恩寺對過有一家叫馬祥興的清真小店,店小而名氣大,一味“美人肝”更是馳譽一時。汪精衛也好這一口。抗戰期間,汪常用榮寶齋的信箋自書“汪公館點菜,軍警一律放行”,派車去那裡買菜。所謂“美人肝”,是一種鴨胰,每隻鴨子只有一個胰臟,若拼成一盤菜,非幾十只鴨子不成。

張恨水在南京辦報時,秋天常到城北一帶賞景。他認為南京城北“空曠而蕭疏,生定是合於秋意的”。他一般是繞到丁家橋,在那裡的一家茶館泡壺毛尖茶,然後在附近切兩毛錢的鹽水鴨子,包五分錢的椒鹽花生米,再在燒餅桶上買幾個朝排子燒餅,飽啖一頓後,踏著落葉回家。

1933年秋天,學者陳寅恪之父陳三立自廬山到南京,友人在萬全酒家給他接風。席間陳提起南京的一些舊事,說當年顧五的酒量無人能及。同席的盧冀野年輕氣盛,雖已戒酒年餘,聽後似有不服,便問顧五的酒量。陳答:“飲必五斤。今不可復一矣!”盧稱五斤酒自己以前肯定能喝。陳讓他試試,其他人也跟著起鬨。盧遂即席喝了五斤,自此也破了酒戒。後來陳每提及這次吃飯,必稱許盧的能飲。

南京人濮友松住在聚寶門內的白酒坊,大約是沾了這名字的光,據說“能酒者蓋世無出先生右者”。濮自幼喝酒,直至八十以後,無日不飲;每頓喝四五兩。他的理論是:“或謂酒傷人,我謂酒養人;非酒能傷人,人自傷於酒;非酒能養我,我自養於酒也!”

1946年,郭沫若等十來人同遊南京玄武湖,馮玉祥也趕來湊熱鬧。他們租了一條帶篷子有欄杆擺著藤椅的遊艇。蕩遊中,馮玉祥命船靠岸,差副官買來饅頭、滷肉、鹽水鴨、香蕉等食物,包了三大荷葉。大家也餓了,正待動手在船上野餐,馮說不忙,還有好東西。又叫副官從包裡取出一瓶法國葡萄酒。馮本不喝酒,這次也破例喝了兩口。馮玉祥雖行伍出身,卻喜歡附庸風雅,周旋於文人之間。

吳昌碩活了84歲。晚年於酒宴逢請必到,到則大吃大喝,回家便常鬧肚子,屢教不改。

馮國璋愛吃玉田醬肉,每差僕人去買時,為防止被偷吃,必令切成整齊的四方塊。有時用醬肉待客,怕客人多吃,馮總是親自操刀,把肉切得薄如片紙。若有零星碎肉沾在刀上,他都要用舌頭舔乾淨,有時舌頭不慎被刀劃破,致滿嘴流血,得不償失。其為人之吝嗇,可見一斑。

尚小云不“懶做”,但“好吃”。有文章記述他愛吃的東西很雜,如天福號的醬肘子、荷葉包子等。平時嘴裡離不開零食,吃完了花生吃瓜子,吃完了瓜子又吃水蘿蔔,吃完了蘿蔔再吃梨……

鍾敬文一次冬遊西湖,在靈隱寺門外的飯館喝酒,他把從山路上帶下來的一團雪放入酒杯,混著喝。堂倌說;“這頂得上冰淇淋了。”

民國初年,豐子愷在杭州第一師範讀書。伙食是八人一桌,五個菜,豐子愷把吃飯形容為“老虎吃蝴蝶”。所謂五個菜,盛在高腳碗裡,蔬菜是淺零零的,整塊的肉難得一見。一碗菜裡露出疏稀的幾根肉絲,就算不錯了。學生都跟餓狼似的,一開飯,十多隻筷子一齊插向菜碗裡,八面夾攻。有高手在菜碗裡轉一圈,便把肉絲一筷子掃盡;另有高手從底下斜插進去,把唯一的雞蛋掏走大半個……這些半大孩子的飯量也讓人瞠目,有的一頓吃十來碗飯,此桌吃到碗底朝天,再轉移到

目錄
靈異偵探師佞妻至霸魔俠神志淫重生之少將萌妻愛你犯的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