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有圖有真相,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過多的話來解釋。
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盧枝雖然到課率不高,但是大都是卡著線飄過的。可以說她到課率低,但是絕對不可以說她不合格。這個百分比,是完全在合格的要求範圍之內的。
至於成績,就更加一目瞭然了,每一科大多都是在七十分之上,零星有幾個六十幾分的。
在法學院眾多學霸和學神之中,她實在是不算優秀,甚至是有些拖後腿,但也是從來都沒有掛過科。
至於補考,法學院也直接展示了當時盧枝延期考試的申請,只不過將原因的範圍打上了馬賽克,完全保護了盧枝的個人隱私。
沒有任何偏袒的意思,拿證據說話,完全公正透明。
證明瞭盧枝的清白。
最後,在法學院的宣告中,有這麼一段話: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麼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的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這句話引用了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學心理學的同學都讀過這本書。
此宣告一出,那些叫囂的,狂妄的,不屑的,統統閉上了嘴,那些比刀子還鋒利的語言,統統停止了輸出。
一瞬間戛然而止。
後來學校也曾問過盧枝,是否要找出背後詆毀她的人?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
盧枝拒絕了。
算了,何必不依不饒呢。
這只是第一次,如果再有一次,她會讓他們付出代價的。
再後來學校論壇上的相關帖子也被管理員刪掉,網路上也不是沒有人談論這件事,不過也漸漸地越來越少,後來就很少有人再提起這件事情了。
時間完全可以衝散一切,讓人忘記一切。
盧枝和江為兩個人在學校裡被人提及的次數也逐漸減少。
即使是再有人在校園裡面看見他們兩個人,也沒有了之前的打量和討論,就好像是和普通的同學一樣。但是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他們兩個人本來就是萬千學子中普通的一個罷了,並沒有什麼特別。
只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盧枝靠在他的肩膀上睡著了。放在桌子上的手機突然震動了一下。
江為收到了一個陌生電話號碼的簡訊,號碼是海城的,但是他確定這是一個他不認識的電話號碼。
內容只有短短的一行字:我不會祝福你們的。
江為看了一眼便刪除了這條莫名其妙的簡訊。
誰會在意一個陌生人是否祝福呢?
無所謂了。
刪除這條簡訊,也直是不想讓盧枝看著不舒服而已。
畢竟他的小姑娘情緒比較敏感。
盧枝和江為兩個人之間的相處還是沒變,沒有受到那件事情的影響。
女生宿舍樓下還是經常能夠看見江為的身影,拎著早餐的,拎著奶茶的。經常能看見江為陪著盧枝去上課,或者是盧枝陪著江為去上課,倆人經常進出數院和法學院的大門。也經常能在學校三食堂看見盧枝和江為,以及宋初和顧盛四個人。
法學院盧枝和數院江為。
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在後來的海大學子那邊,已經完全沒有了蹤影,好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一樣。
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和江為比較熟悉的人,加過江為的微信的人知道江為發了一個朋友圈。
那一天下了很大的雪,白雪覆蓋了整個海城,到處白茫茫的一片。
江為發了一個朋友圈。
只有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