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是溫家公子所擅長的,而論起來祖籍同出一處的顏魯公,其人其字才都是溫彥行的心頭好!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劃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
之所以交待這些,是想說明溫彥行細細讀過茶經一書,確實是受了院中烹茶之人的影響。
在京中生活多年的溫公子,是有飲茶習慣的,畢竟這些年朝中飲茶之風盛行,自上而下的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養生,以茶入詩、入藝、入畫,以茶興文,以茶起舞,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等等,溫彥行都是十分明瞭其含義的。
不過看了陸婉兒的蒔花弄草,修籬烹茶後,卻也有了些陸羽那般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惟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的心境。
若有良人作伴,一闕清詞雅韻,淺抒須臾人生,不正如此刻的自己?
怕是要溫柔鄉裡誤終生了
不妥,此種心境當真是大大的不妥。寫與老師的書信也送出去十日之久了,應快有回信傳來了吧!溫彥行自律地想著,三年守孝期甚久,歸京前還是要好好計劃一番,做些力所能及,於黎民於朝廷都有意義之事。
第37章 銀燭燈光冷畫屏
而陸婉兒那邊,有一個事實確如之前溫彥行所料,收到「溫夫人」差人送來的石桌石凳,越用越覺得喜歡,除了本身放在院子裡的實用功能外,不論顏色還是樣式,都跟她心裡的盛夏小院兒太搭了。
閒坐飲茶也好,俯首發呆也罷,總之就和舅母送來的那隻雪球一樣合心意,至於究竟是誰差人送來的,確實是一件完全沒有理由懷疑,更不需要確認的事。
水光欲盡琉璃色,雪貓戲撲風花影,無論是陽光溫暖的午後,還是安靜的傍晚,都有它們溫柔的陪伴,同屬治癒繫好物,亦構成了理想的生活啊!感受至此,陸婉兒覺得一定要向溫夫人表達一番謝意才好,畢竟是表姐的舅母又算不得自己的。
只是能讓婉兒覺得拿得出手,又讓什麼都不缺的溫夫人可能新奇的,思來想去也只有櫃子裡另外一套還未用過的茶具了。又在心裡謝過一遍自家姐姐有心之舉後,陸婉兒特意讓玲兒將那一套風格稍有些不同的茶具,連同一些茶葉送去溫夫人那裡當做回禮。
她卻不知,兩樣東西剛送去不久,便都被溫彥行遂後不著痕跡的討了去。溫母也只當陸婉兒來此做客有禮有節,也只以為許是兒子在京中喝慣了茶,倉促回來定是來不及多帶這些易碎之物,喜愛之餘也並未多想。
當然,溫家少爺也不知陸二小姐會回禮於自家母親,就是恰巧去了母親房中請安問好的時候,恰巧看見了溫母房中尚未來得及收起的精巧瓷器。
「母親,也愛喝茶?我有從京中帶回的茶葉,回頭讓人送些來給母親嘗嘗!」
溫家夫人愛不愛飲茶這事兒,往細了究,溫彥行準是屬於揣著明白裝糊塗了,畢竟從小到大除了一些公眾場合外,從未見過也未曾在母親那裡共飲過不過,溫少爺會在書房飲茶這一點,溫母倒是知道的。
知兒莫若母,雖並不曉得溫彥行看上的其實是人,但卻看出來兒子好似對這茶具有些興趣,許是因為江南所產,樣式和瓷器的質地,大概與京中和沂州府所能見到的有些不同吧。
陸家有個洪州窯場據說也是很有傳承,陸家小姐千里迢迢帶過來的,自然該是佳品,不如就轉送於兒子好了,沒有這日日飲茶的習慣,放在自己這裡怕也是明珠蒙塵了。於是,不僅茶具,就連那茶餅本就是一起附送來的,自然也一併打算轉送給他了。
「這是同你姑母一起來的那位陸家小姐剛剛讓人送來的,說是自家窯上出的,也算是有心了。母親也沒有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