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魏文帝陳兵長江岸 張文遠大戰陸伯言(第1/3 頁)
與蜀漢安定的邊境相比,魏吳邊境就顯得有些劍拔弩張了。
孫權知道曹丕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早在長江沿岸佈下警戒,防備魏軍南下。而曹丕本就做了兩手準備,兩路大軍亦是箭在弦上。
且看曹丕佈置:
自赤壁落敗以來,曹操知江南水網密佈,非騎兵之所善也,急難卒定,當即加練水軍。算上原劉表所部水軍,至今已練得能戰之師八萬,雖然數量已足,但面對聞名天下的江東水師,曹丕沒有選擇全部梭哈。
魏國以張遼與東吳打交道最久,熟知江東兵卒習性,遂划水軍五萬歸與之。再加四萬步卒,一萬騎兵,湊得大軍十萬,經蔡,穎入淮,至廣陵渡江口,徑取南徐。
又以曹休為主將,文聘副之,率兵五萬,待張遼一線打響,當即直取皖城。
另有曹仁徐晃引兵五萬駐守樊城,防備關羽北上;太尉賈詡率兵五萬西出隴右,威脅漢中,防止蜀軍救援。
曹丕抓住劉備諸葛亮南征的機會,二十五萬大軍,分工明確,四路進發。
早有細作報與東吳。
孫權對此很是不屑:“哼,曹丕孺子耳,胃口卻是不小。”
張昭道:“呵呵,本道是劉備南征,蜀軍無暇分憂也,今番如此,亦無需復請蜀軍出兵矣。”
“嗯……陸伯言備戰之事如何?”
陸遜道:“回主公,張遼所部,臣自當之,不足為慮,所憂者乃廬江耳。”
孫權又問道:“廬江乃吾兄早年起家之地,亦是吾等北上重鎮,不可輕忽。依卿之意,何人能當之?”
班部中轉出一人,請命道:“臣雖不才,願為主公阻擋曹休。”
孫權視之,乃徐盛也,大喜道:“得卿鎮之,孤無憂也。”
於是乎東吳也作兩路應對:
陸遜率軍八萬,下屬孫桓、韓當、全琮、留贊,並孫權親衛周泰,太史亨等將領,自建業以上對壘張遼;又令徐盛為主將,丁奉副之,率兵三萬,將侄孫韶等,防守皖城。另留兩萬人馬作預備軍,拱衛建業,支援二路,以備不測。
或許是因為面對的是張遼,所以孫權格外慎重,將大部分軍力和名將都安排在廣陵一帶。
而這正是曹彰想要的結果。
為了應對東吳,曹操在江北是設有一片戰略緩衝地帶的。否則東吳可以隨時過江劫掠,則疲於奔命,而魏軍想過江,又是個大難題;如果陳兵防守,那龐大的戰爭開支會對財政造成極大的負擔。還是那句話:只有千日做賊之理,沒有千日防賊之說。
自古以來,都有守江必守淮一說。所謂守淮,並不是說守淮河,而是其到江南的重要交通點。在工業化開發之前,江淮一帶水網密佈,更有成片的沼澤地。那麼其交通要地就顯得十分重要,襄陽、合肥、淮陰、壽春便成了南下或北上的必爭之地。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吳軍應該要在江北與魏軍幹一仗的。而面對張遼,陸遜採取了更謹慎的做法:在長江見勝負。
你張遼再能耐,在戰船上總要受太多限制。而東吳水師雖在呂蒙手中傷了元氣,但陸遜早就藉助蜀魏之爭的空隙填補了缺口。再怎麼說也比在陸上作戰佔優。
……
四五月份的長江還不到汛期,水流平穩,如果不是一排排戰船煞風景,這將是一幅不錯的石頭城外景圖。
江北側,鬥艦在前,艨艟在後,如鋒矢樣。張遼高坐樓船,李典、臧霸各領鋒矢左右翼,溯江而進。
江南側,艨艟鬥艦排作鶴翼,火船輕舟穿插其中。居中一座五牙樓船,正是陸遜,周泰護佑其側,嚴陣以待。
沒有東南季風的幫助,這是一場公平的較量。
陸遜張遼各自在旗艦指揮。魏軍鬥艦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