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痛斥方正化(第1/2 頁)
不說周遇吉為大明流乾最後一滴血,反而被公知們責罵周遇吉是大明亡國的罪人一事。
鍾君義送走了便宜老爹和李巖之後,立即著手派出輜重隊,以及高價聘請商隊,運送物資到石門。
等到山西的兩支商,隊出了太行山,立即派人運輸物資去井徑關。
到時候,無論李巖他們有沒有搶佔到井徑關,都要爭取在短時間內,運輸最大限度的物資。
鍾君義可不想像周遇吉一樣,天雄軍因為彈盡糧絕,而去吃人的地步。
就在李巖等人出發後的第三天,鍾君義就接到了斥候發來的簡報,山西的兩支商隊,一前一後出了太行山。
鍾君義沒想到來的這麼快,三天時間,從東明運到石門的糧食,都還沒有一半,而從石門到井徑關 ,還有一大半的路程。
而且道路更加的崎嶇難行,就算朝廷派欽差大臣去山西,還需要些時日,可古代的交通狀況,短時間內,想運輸大量物資,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巖獻策說,朝廷欽差去山西,帶的兵馬肯定不多,完全可以全殲這支隊伍。
利用朝廷反應過來的時間,運送物資。等朝廷反應過來,起碼要半個月左右。
但沒想到的是,山西兩家商隊,剛走出太行山的第二天,朝廷的抄家欽差就過了石門,直奔井徑關而去。
帶隊的還是內務府總管方正化,可見八大家早有預謀,怕是三王府剛準備上路,訊息就已經傳到了京城。
而崇禎也沒有猶豫,也沒有顧及老朱家的面子,直接派兵去抄三王府的家,以彌補朝廷的財政虧空。
鍾君義也是沒想到,什麼時候朝廷的辦事效率,這麼高了,來的這麼快,可現在李巖他們連井徑關都沒有拿下。
井徑關有五千駐軍,想要拿下還要想辦法守住,肯定不能強攻,只能智取。
所以李巖一直在等機會,李巖的想法是,派一支千人隊伍,翻過井徑關,然後扮做流民入關。
雖說不能攜帶什麼重武器,但有三稜軍刺,同樣可以震懾關上的明軍。
沒想到這支千人隊伍,出發只不過一天,朝廷的欽差,就到了井徑關附近。
這要是放他們過去,鍾君義所做的謀劃,就前功盡棄。
鍾君義立即帶著運送物資的輜重隊,把這支欽差隊伍圍了起來。
方正化見隊伍突然被圍,也不慌亂,而是大聲呵斥說:“何方賊子?本座乃朝廷欽差,不想死的就速速退去,免得傷了自家性命。”
鍾君義陰陽怪氣的說:“方正化,數月前你去東明給我傳旨,你不肯理髮,我沒讓你進城。
如今江浙一帶果然發生瘟疫,我今天是來給你理髮的,不然你就真的離死不遠了。”
方正化聞言更是來氣,斥責道:“好你個鐘二,本座與你無冤無仇,幾番羞辱我也就罷了,如今你又來劫本座的道,什麼時候天雄軍,也幹這種下作之事。”
鍾君義說:“方正化,上次你去東明,我是不想讓你難做,才沒有見你。
種種跡象表明,大明有瘟疫發生的可能,朝廷可以不顧及百姓死活,可我不能。
君義之所以不想聽朝廷號令,是君義對朝廷已經失望透頂。
而你卻是個死腦筋,明明是這皇家讓你失去男兒身,而你卻是死心塌地的為皇帝辦是。
在人格方面,君義佩服你這種忠義之事,但在分別是非方面,你和你的主子一樣,是好賴不分。”
說到方正化的痛處,心裡要是沒點酸楚,那是不可能的,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就說:“鍾二,你要做反賊,又何必巧言令色,給自己找這麼多理由。”
鍾君義說:“方正化,我鍾君義今日對你還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