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將最後一口飯嚥下去,蕭衡對著空氣作揖,勉強說了幾個字,聲音微啞。
「我去太學。」
顧玖也對著空氣微微頷首:「去吧。」
太學的五座藏書樓之一——平樂觀。
離第一節 課還有半個時辰,很多太學生都在平樂觀裡抄書。這些館藏的書一概不能外借,但是允許太學生抄錄一份帶走。
五樓,靜室。
一老一少,一個坐著,一個站著。
秦博士隨手抽了一卷竹簡,遞給蕭衡,簡潔明瞭地說:「念。」
這年頭的書,也沒有標點符號,蕭衡試著朗誦:「體群臣也……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
秦博士額角的青筋跳了跳:這個皇子衡,不僅不曾進學,基礎還非常薄弱,連斷句都不通。
「皇子衡,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討阿玖歡心的男寵,還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的閒散王爺,或者當攝政王輔佐陛下。亦或者……」秦博士豎起一根手指,伸過頭頂,向上指了指。
蕭衡知道,秦博士指的不是屋頂,而是天。天子天子,受命於天。
這種時候,他應該披好羊皮的,至少藏起一半的野心,說只想當攝政王,輔佐陛下穩住朝局。
但對上秦博士那昏花的眸子中、某種或許可以稱之為「期待」的狂熱,他硬是說不出什麼敷衍的話。
他抬頭,彷彿透過屋頂,看向了無邊的蒼穹,以及那至高無上的王座。
「願提三尺劍,問鼎之大小輕重。」
漢高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天下。
鼎象徵著政權。夏禹鑄造九鼎,夏亡,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有奪取周朝天下的野心。
秦博士眯著眼,目光在蕭衡臉上轉了兩轉,似乎想把他從裡到外看個透徹。
蕭衡倔強地迎上秦博士的視線。
一老一少對視了片刻,秦博士驀地縱聲大笑:「好,我知道應該教你什麼了。但在拜師之前,我想先給你講一個故事。」
十五年前,也是在這間靜室中。
陛下十四歲,那一場會損傷他的心智的高熱,還沒有降臨。蕭昀依然是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殿下。晉國的儲君。
顧琛顧彥之十二歲,是太學中年紀最小的博士弟子。
顧玖顧攸之五歲,在蒙學中闖了禍,又不肯領罰,帶著一盒精緻的小點心來找他兄長。
太子將粉雕玉琢的小顧玖抱在膝上,和顧琛討論一個問題:晉國的史書應該以哪一年作為起始?
當時,武帝下令編撰晉書,但晉的歷史應該從哪裡開始,史官們爭論不休。
別的朝代可能不會遇到這樣的困擾,但晉朝是個特例,晉武帝屬於權臣篡位,他的父輩就以晉公的身份執掌政權,然而弒君、登基稱帝,卻是從武帝開始。
太子認為,應該從武帝登基開始算。
儘管有很多阿諛諂媚的官員,極力美化蕭氏奪權的過程,提議:從進封晉公開始,就有了晉國。
但任何歌功頌德之辭,都只是一塊遮羞布,想要進入正題,還得面對隱藏在遮羞布之下的幽暗和醜惡。所有的掩飾,也只是凜冬的一場雪,將洛陽城變得晶瑩潔白,但總有冰消雪融,一切暴露在陽光下的時候。
這個國家,在野心和權謀之中孕育,胎位不正。又在權臣弒君、親人反目、故友背叛、殺戮忠貞之中誕生,先天不足。
胎位不正,以及先天不足,具體表現為:君臣關係非常緊張,皇帝總要找藉口殺戮功臣,大臣總要找機會起兵造反。武帝登基後的第一個十年,僅僅淮南一地,州刺史就叛亂了三次。
太子將記錄著這段歷史的帛書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