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進村(第1/2 頁)
走來走去的,疲倦感湧上來,王才在牌坊下一屁股坐下來,道:“咱們先吃點桂花糕補補腦筋。” 魏先生與王恆也學樣席地而坐,幾人吃東西的吃東西,動腦筋的動腦筋,一時間默然起來。 遠處碧霄中飛起一群鴿子,繞著村子盤旋,發出一陣陣清亮的鴿哨,太陽光暖暖得照在身上,曬得人通體舒泰。 王恆道:“這村子忒古怪,我還就不信了,在牌坊這裡守著,等不到一個村民走過。” 王才也道:“咱們就坐在這裡守著,不信他高隆村的人就不進出了。” 大家雙眼鑿鑿,注視著遠處,生怕漏了人影,卻聽見:“嘿嘿,嘿嘿”幾聲訕笑。 一個聲音飄來“回去吧,回去吧。” 猛然間出現人語聲,大家皆是一驚,只見有個十來歲的牧童頭戴斗笠,趕著黃牛,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 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口音,似乎是金衢話中融合了一些北方話,王恆三人互相說婁東吳語,但他們完全聽得懂蘭溪話,也能講幾句。 魏先生面露喜色,朝牧童招手道:“小哥,勞煩你給我們帶個路。” 小牧童跳下黃牛,睨了一眼幾人,撇嘴道:“幾位客官,咱們高隆村非請勿入,這是歷來的規矩,還請哪裡進來的從哪裡回去吧。” 魏先生輕笑,兜裡掏出幾文錢道:“小哥,與你買飴糖吃,不過領咱們去村子裡瞧一瞧,也不耽擱你功夫。” 牧童眼睛滴溜溜轉,顯然有些心動,在他這樣的年紀,糖果的吸引力顯然大於祖宗規矩的震懾力。 魏先生見他偷偷瞟這銅錢,笑道:“再酬謝你一貫寶鈔,可好?” 牧童嘴角含笑,看上去很滿意,道:“客官,你們要去哪裡?” 魏先生道:“牌坊向西第三家,是什麼人家的宅第?” 牧童稍加思索,道:“那是一處舊宅,主人原是耕讀的人家,姓劉,父子同去省裡謀官了,不到過年祭祖沒有人在,似乎有個老僕人平時打掃打掃,你們要去,就領你們去瞧瞧,大門敲不開我可不管。” 王才頓時喜笑顏開,褡褳裡取出桂花糕遞與牧童,道:“小哥真是咱們的貴人,來嚐嚐這桂花糕。” 牧童好生喜悅,伸出小胖手來接,他說話老氣橫秋,但畢竟年尚稚齡修行還未到家。 牧童將黃牛系在牌坊旁邊的楝樹樹幹上,躬身請王恆三人同行。 其時日漸西沉,青石板路朝西迎著霞光,略略走過幾步,先前見過的第一幢民居那個小小的四合院又出現了,大門仍然緊閉著,牧童往裡輕輕一推,門被緩緩開啟了,裡面是個通道,跨進去朝前走出通道,已經變了一番天地。 眼前出現一個極大的湖面,一池碧水輕輕盪漾,打在石駁岸,散出陣陣漣漪。駁岸上三三倆倆的婦人在淘米洗菜。還有男女小童數人,在離著婦人們不遠處踢雞毛毽子玩耍,發出咯咯的童聲稚笑。 是啊,高隆村做得好大買賣,怎麼會是杳無人煙的荒村。 村子裡的房屋,都沿著湖邊而建,一幢挨著一幢,馬頭牆連綿無間。 才剛進出的小小四合院,是西首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宅第,便就在旁邊。 第三家宅第,看上去確實有點不同,粉牆沒有隔壁的白,大門不及四鄰的漆黑,怎麼說呢,有些破敗之氣。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三家宅第的大門開了半扇。牧童朝王恆三人道:“看來這家的老僕在,我同他打個招呼,讓他放你們進去瞧瞧,可得有個由頭,我也好傳話。” 魏先生略一思量,便道:“便說我們是縣裡書院的師生,是他主人家劉老的後學,路過村子拜訪一下。” 牧童不久便去而復返,請三人進門。 在外牆只覺得有絲絲破敗之氣,進到天井,才發現這個住宅極其寒酸。 那名老僕原本在天井裡種烏塌菜,見有客人前來,弓著身子躲在天井角落裡。 魏先生朝老僕微一頷首,那老僕舉足無措,低頭將一隻腳在另一隻腳上來回蹭,顯然極為侷促。 魏先生似乎有甚麼發現,望牧童促狹一笑,徑自往廳堂而去。 廳堂裡擺設還算齊整,一色的劣質木器,四壁光禿禿的,沒有懸掛任何字畫。 王恆、王才見魏先生循著步簷,去向第二進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