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寧州的新事業(第1/3 頁)
寧州市最熱鬧的菜市場就在中原西路,離寧州冷庫廠不遠,這一大早,楊少宗就帶著大家到中原西路菜市場租了一個臨時的攤位,在大門口搞宣傳。
潘時敏去租了一輛大發,在車上掛著廣告牌,又在菜市場外面掛著橫幅,徐小莉和宋小波他們就分散開到處發傳單,宣傳海鮮牛肉丸的新奇、美味和營養。
任何一個新產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開啟市場。
楊少宗親自上陣在臨時增設的攤位上賣肉丸,趙大軍給他搭手,其他人則到處幫忙吆喝。
海鮮牛肉丸畢竟是個很新鮮的東西,寧州這邊的平均收入也高,很快就有人過來問津,加上他們這些年輕人的熱情推薦,這一個上午就賣了兩百三十多斤。
這麼熱火的銷售情況真是很值得期待。
楊少宗從菜市場撤下來就開車帶著同學們一起回寧州冷庫廠,到了他們租來的辦公室,他就給楊建林打了一個電話通知喜訊,讓楊建林迅速安排生產,盡力在明天凌晨四點鐘以前運到寧州冷庫廠。
這天中午,他們就回小旅館裡就餐,一群同學們吃著湯麵,喝著啤酒,給小旅館搭了四斤賣剩下來的海鮮牛肉丸做了一個大盆湯菜。
十幾個同學都擠在趙瑛和徐小莉的房間裡面,臨時搭個桌子,大家吃的很熱鬧,也特別的高興。
楊少宗故意將大多數的同學都調入供銷科,就是希望利用實際的供銷工作來鍛鍊大家,吃飽喝足了,他就和同學們問道:「大家誰能算一算,咱們在寧州最高每天能賣多少海鮮肉丸?」
大家正要算,潘時敏就道:「我已經算過了,寧州市區有六十多家菜市場,按咱們今天的供應量計算,只要咱們能將所有的菜市場都開啟,每天至少要供應一萬五千斤的海鮮牛肉丸。等我們拿下了寧州市區,咱們再繼續向著寧州各個縣鎮擴充套件供應,僅僅是寧州地區,每天至少應該供應三萬斤,即便打一個折扣,那怎麼也能有兩萬斤,按照咱們的售價,那怎麼也是一萬六千塊的日收入。」
同學們一聽這話都高興的笑出聲來,宋小波更是激動的呼喊道:「兄弟們,咱們發財啦!」
楊少宗笑呵呵的擺著手道:「難道咱們還能天天在菜市場買菜嗎?帳不是這樣算的。我們的海鮮牛肉丸一斤的原料價是3毛7,零售價是每斤8毛錢,咱們後面肯定是要批給菜販子們,批發價是每斤6毛5左右。咱們再算上工人費、運費、租車費、租冷庫的費用,還有其他的雜項和稅款,咱們一斤大約能夠純賺1毛,淨利潤率就是125。這個利潤率並不是很高,咱們只有把量做大才有得賺,供銷科後面還要繼續招人,整個寧州市要有10個供銷員,平均每個人負責一個區縣。大家要在寧州這個樣板市場裡儘量積累經驗,以後每個人都要帶隊負責一個市的市場。」
潘時敏當即就道:「我沒有問題,不過……少宗,我有一個想法!」
楊少宗嗯了聲,道:「你說說看!」
潘時敏道:「其實,咱們的供銷工作完全可以在寧州設一個核心,從寧州向周邊擴散。寧州周邊的城市都是中原煤礦區,經濟狀況都比咱們淮海市和淮中市強一大截。這幾個地方的國營大廠職工收入也高,咱們完全可以直接繞過菜市場的策略,和他們直接供貨,讓他們做為福利發給職工,還可以送進他們的職工食堂,比如說,寧州冷庫廠不就有自己的食堂嗎?」
楊少宗很讚賞的點著頭,道:「你這個想法不錯,這樣,寧州的市場以後就由你來負責,你以後就是寧州供銷站的站長,咱們還是按責任工分制來搞。保底每個月的銷售額是40萬元,只要你能超過這個標準,每個月多出來的銷售額裡就多提出1的收入給你做績效獎,多一萬塊的銷售額,你就多拿一百塊的獎金。」
潘時敏大笑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