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人才濟濟的班底(第1/2 頁)
待劉江、劉河兩兄弟離去之後,劉表卻是又想起身旁的心腹謀士荀攸。 此前安排南陽府衙建制之時,荀攸無意擔任府衙職務,只願在自己身邊做個出出主意的幕僚。 而剛才宋忠說到南陽郡學祭酒之時,劉表卻是想起了歷史上曹操開創的一個官職——軍師祭酒,也就是首席軍師之意。 而軍師祭酒這個官職豈不是正好適合眼下的荀攸,於是劉表看向荀攸,輕聲笑道。 “公達此前不願擔任府衙職務,只願屈身劉某身旁做個幕僚,方才仲子兄說到郡學祭酒之事,劉某倒是想到一個新的任命。” “公達本就是我平定南陽黃巾叛亂的南路大軍軍師,不若再加上“祭酒”兩字,為劉某帳下軍師祭酒如何。” 看著主公劉表真摯的眼神,再聽得主公特意為自己開創的“軍師祭酒”的官職,荀攸亦知主公劉表對自己的信重,一時之間竟有些哽咽的躬身拜道。 “荀攸領命,願為主公效死。” 劉表見此,自是欣喜的扶起荀攸。 劉表此舉,一來,更加明確荀攸謀主的地位,二來,也算滿足荀攸不願忙活府衙瑣事的心願。 宋忠見此,焉能不明白荀攸在劉表帳下的地位。 不過宋忠倒也絲毫沒有嫉恨,一來,荀攸早早便已跟隨主公劉表,自然更得主公信重。 二來,荀攸在主公劉表平定南陽黃巾叛亂的過程中,亦功勞甚大。 三來,潁川荀氏乃世之名流,荀攸自身的才學亦不下於己。 宋忠自然嫉恨不起來,是故宋忠見得此情此景,自是恭賀不已。 一時間,劉表、荀攸、宋忠三人盡皆歡顏。 忙完此間諸事,隨後劉表、荀攸、宋忠三人,又攜宋忠府上的這四、五十名私學弟子一道趕往南陽宛城。 而這些學子聽聞老師宋忠應徵為南陽府衙文曹掾,且為郡學講師之時,自是為老師感到高興。 此前南陽各地多貪官汙吏,南陽郡學也多被世家大族把持,以至於聲名、才學,盡皆上等的老師宋忠,也只能在家鄉教授私學。 此刻老師宋忠蒙太守徵辟為文曹掾,又擔任郡學講師,總算是實至名歸了。 而後一眾學子又聽聞,太守劉表要將眾人盡皆遷往南陽郡學之時,著實興奮不已。 畢竟郡國學可遠非私學可比,普通私學只能讓學子識文斷字,增長學識罷了。 即便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名士開設的私學,因為他們本人或家族有官場中人,也不過可以選拔少許傑出弟子入仕而已。 但郡國學這等官學就不一樣了,一來,郡學弟子無論優劣皆可免除徭役。 二來,郡學弟子優異者可補郡縣官吏,即便差一些的弟子也可於下轄各縣擔任推行教化的學官。 是故入了郡學,可謂已是一條通天之路,宋忠的一眾弟子自然興奮不已了。 而宋忠見得主公劉表願意提攜自己的一眾弟子進入南陽郡學,自是感激不盡的朝著劉表躬身一拜。 隨後劉表一行人一邊趕回宛城,一邊繼續探討南陽郡學之事。 劉表憂心郡學講師不足,是故坦言待南陽大體安定之後,還將陸續徵辟天下名士,擔任南陽郡學講師。 而劉表之言,自令宋忠振興南陽文風之心越發堅定。 劉表拜訪章陵宋忠之時尚是八月中旬,待劉表一行人回到宛城,已然是八月下旬。 劉表先行安排宋忠一眾弟子進入郡學,隨後便引荀攸、宋忠一道趕回宛城太守府。 回到宛城太守府,將曹掾韓暨卻是引已然自南郡趕來宛城的同宗兄弟韓嵩前來拜見,劉表見此自是欣喜。 韓嵩比韓暨年長几歲,現今三旬上下。 韓暨、韓嵩、韓唏雖是同宗兄弟,但韓嵩這一支卻是較為貧苦,韓嵩衣著樸素,不過依舊是一副錚錚鐵骨,而且頗有名士之風。 歷史上的韓嵩少好學,貧不改操,且敢於直言進諫,倒也與現今形貌相似。 而且韓嵩與韓暨一樣,不應三公徵辟,轉而隱居山林,黃巾叛亂之時,更是避居南郡。要等到自己統領荊州之時,方才應徵為荊州別駕。 歷史上的韓嵩既然能與現今的郡丞劉闔一樣,都曾擔任過荊州別駕之職,自然是頗有才學的。 劉表一番考教之後,亦覺韓嵩頗有敢於直言進諫之心,是故開口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