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無奈的政治妥協(第1/2 頁)
朝中議定免除南陽賦稅,隨後三公九卿便躬身拜別皇帝劉宏各自回府。 而後大將軍何進、司空張溫、太常劉焉、光祿勳劉寬、宗正劉虞、大司農曹嵩、少府樊陵幾人,便各自寫信送往南陽宛城劉表處。 同時何進、張溫、樊陵幾人還專門寫信,讓自己家族全力支援劉表安穩地方。 而書信送抵南陽之時,劉表正好在外尋訪賢才,直到近日方才歸來,才看到這些書信。 “公達,以為如何?” 劉表看過這些書信,待荀攸也一一看過之後,方才開口問道。 荀攸聽得主公劉表之前對於朝中局勢的講解,現今又看了這諸多的信件,對於朝中局勢已經瞭然於心,是故胸有成竹的拱手一拜。 “稟主公,朝中司徒袁隗對主公頗有惡意,曾三番五次阻撓主公前程,而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實乃主公之勁敵。” “此外太尉鄧盛,欲與大將軍何進爭權,很有可能已與司徒袁隗結盟。而主公與大將軍交好,是故太尉鄧盛也有打壓主公之意。” “此二人皆對主公有敵意,但現今朝堂之上我等暫且插不上手,且交由主公的宗親長輩應對即可!” 劉表聞言微微點頭,不過自己印象中司徒袁隗和太尉鄧盛,貌似在明年都會罷官歸家,是故劉表倒也沒有將二人視為勁敵的意思。 荀攸見此,自是又接著開口言道。 “至於現今給主公寫書信的這幾位公卿,也有幾層不一樣的關係,日後還需分別應對或者交好。” “首先是關係最為親近的三位宗親長輩,太常劉焉、光祿勳劉寬、宗正劉虞三人。” “三位宗親長輩有意培養主公為下一代宗親扛鼎之人,自是可以完全信賴的。” “其次則是關係較為親近,大將軍何進、司空張溫、少府樊陵三人。” “大將軍何進本來便與主公有同盟之誼,在大將軍何進的權勢徹底穩固之前,還是值得信任的。” “司空張溫為了穩固權勢,籠絡了鎮賊中郎將朱儁。” “而此次平定南陽黃巾叛亂之事,主公多推功於朱儁,也算結了一份善緣。” “至於日後是否與司空張溫多加親近,全憑主公意志。” “至於少府樊陵,則是因為宛城令樊傑以及督郵樊忠這一對父子的關係。” “少府樊陵本是宛城令樊傑的叔父,後迴歸湖陽樊氏主脈。主公多加信重樊傑父子,自能交好少府樊陵。” “而他們三家同樣出身於南陽郡,此次恭賀主公順利平定南陽黃巾叛亂的同時。” “他們也都表示各自家族定然會全力支援主公安穩地方,當然這其中意味不過是向主公討要些好處罷了。” 劉表聞言微微點頭,畢竟他們三大家族全力支援自己安穩地方,自己總不能不拿出些好處來感謝三大家族吧。 當然這說的好聽點叫各取所需,說得難聽點叫政治妥協也無不可。 “那大司農曹嵩書信又是何意呢?” 劉表卻是又問及大司農曹嵩,畢竟自己此前與曹嵩也並沒有什麼交集呀! 荀攸聞言,也是微微皺眉。 “屬下思來應是有以下幾點,一來,曹嵩看好主公的潛力,有意交好主公。” “二來,也是感激主公對他兒子曹操的舉薦之恩。” “三來,則是表達朝廷免除南陽賦稅,但國庫確實沒錢支援南陽賑濟百姓之事的歉意。” “當然大司農曹嵩贊同免除南陽賦稅,也有表明他在還主公舉薦曹操恩情的意思。” “此外因為曹嵩養父曹騰對司空張溫的舉薦之恩,二家應當頗為親近,是故是否交好二人,全憑主公做主。” 劉表聞言,再度點頭。 “明日吾當召見投送拜帖的這幾個世家大族,且看看他們能提供多少錢糧,再分潤他們一些好處便是。” “此外今日議事,可還有疏漏之處?” 荀攸聞言,微微搖頭道。 “其他倒也沒什麼,明日若是幾大家族獻上錢糧,那麼諸般事項倒也輕便不少。” “不過屬下思及賑濟之事,不若調集災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這樣也好過虛耗錢糧吧。” “公達所言可是“以工代賑”?” 劉表聽得荀攸言語,“以工代賑”之詞,頓時脫口而出。 其實“以工代賑”早在春秋時期的齊國便有了,《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