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這就跟他原本的想法不謀而合老。要說服師傅,難度可比說服他汗阿瑪簡單多老。
康熙瞬間噎住,怒道:「滾回你宮裡去,好好反省你今日說過的話!」
真想請祖宗家法打孩子啊。
胤礽徑直站起來,「兒臣這就回去,跟師傅們討論此法是否可行。」
說完就小跑著出老乾清宮。只是先找誰呢?王掞,還是明珠?
第38章
胤礽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決定先從王掞下手。
系統對胤礽選王掞說服很是擔憂:「太子殿下,我覺得他的難度比明珠大很多啊,您真的不考慮換個人選嗎?」
他在自己的程式裡調查過此人,認定這個人食古不化,要說服他太難了。
胤礽不在意難度,反而勸系統:「明珠才是更難對付的老滑頭,油鹽不進,跟牆頭草沒什麼區別。」
根據他的經驗,明珠最會順風倒,他只要把其他幾個師傅都說服了,到時候再去哄好他汗阿瑪,明珠自然不好反駁。這會兒與其費盡心思磨明珠,他還是更想選王掞。
王掞此人,也是前世胤礽的師傅之一。
在他印象裡,這位老師一貫不爭不搶,是朝中為數不多的清流派。且為人清正廉明,性格忠直又講究實幹。更妙的是他不搞派系,不參與黨爭,對任何人的招攬都不當回事。
除了思想較為固執,愛較真,只要是他認定的事兒,誰要想改他的主意難於上青天之外,沒什麼大缺點。
但要說好對付,那絕對是看輕他。
可偏偏,胤礽早就摸準了他的脈。
王掞這人還有個特點,因為飽讀詩書,所以被聖人所言洗腦時間長。而他又想集眾家學說之所長,所以把各家先聖之言都當做金科玉律。
早些年他外派做地方官,多研究儒家。因為不受重用,有研究老子來放寬心胸。後來終於做出點成績,別調入京中負責主持修訂律法,他又默默開始研究法家之長。
總之,他也算個博採眾家之長的奇人了。
有這個特點放在這,胤礽相信只要另闢蹊徑,從他所堅信的學說裡找到能抨擊他的觀點,那麼必然能辯的這位老師啞口無言。
說服之後再趁他含混之時稍加影響,就完全可以拿下。
系統聽他完全胸有成竹的樣子,也不再發表意見。只是默默感慨,這位殿下越來越詭辯的能力了。
胤礽既然打定主意,在王掞來給他上課時,早在心裡打好了腹稿,面色上也比之前更加恭敬。
求人辦事,姿態是要放低的,態度是必須要真誠的。
王掞看到他的表現,挑了下眉,面上依舊淡定。太子這是明顯有事相求。他也不急著開口問,只把今天早就備好的教案放在了書桌上,清清嗓子準備開始授課。
「師傅且慢」胤礽一副急於求教的姿態,「孤有一事想問師傅,請師傅稍作指教。」
「太子殿下何事?」自他給這位殿下上課以來,他少有主動求問的時候。一貫表情都是剛開始講就全懂,讓王掞特別沒有成就感。
難得今日有問題,王掞做好了洗耳恭聽的準備。
「師傅,今日朝廷辯論,諸位大人說到改稅制一事,求問師傅,可有改革之良策呢?」胤礽笑眯眯的說道。
「臣無能,暫時想不到良策,為皇上革除弊病。」王掞不由面帶愧色。食君之祿卻不能為君分憂,實在慚愧。
這也不是他故意不做上薦或是謙虛,而是因為專業不對口。他研究律法日久,說到改革吏治或許還能提點專業意見。但是改稅制,不在他的業務範圍內。
「那孤再請問師傅,若有人可拿出良策來促成此事,是否該大力支援?」胤礽繼續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