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胤礽一愣,只覺心頭纏繞了好些年的東西忽然都被放空了。從前多年計較,重活一世後兄弟重見。原來所有計較,此時彷彿都成了一時意氣。
他停了片刻,才看著康熙的眼睛鄭重道:「汗阿瑪說道那裡話。兒子與大哥是至親手足,必會永遠友愛。」
隨即他就看到自己的手被他汗阿瑪握住,跟他大哥的放在了一塊。而他汗阿瑪一臉欣慰。
胤褆不自在的歪了下身子,心道老二今天真是矯情。
大隊人馬又走了幾日後,終於與蒙古王爺順利會師。但蒙古王爺領著人請安之後,隨即便報上了一個令人心驚的訊息,準噶爾部的營地不久前來了一波生人。他們似乎與外人勾結,正暗自密謀著什麼。
來見康熙的是科爾沁部的王爺。蒙古四十九部中,科爾沁部與大清關係最為緊密。這位王爺原比其他部落首領更得康熙信任。
他的話,康熙也不得不多加琢磨。被蒙古部族都沒見過的生人,一時半會真想不到會是何人。
「那人樣貌如何?」
「與咱們蒙古人都不同」科爾沁王爺仔細回憶,「挺高,臉特別白,好像刷了層漿糊。頭髮是金黃的,高眉大眼,眼珠子還是藍色的。看著自帶一股悍匪之氣。」
他沒親自見到人,是手下的探子回報的訊息。不過越說,他越覺得也樣貌好似在哪裡見過。
康熙心裡咯噔一下,這模樣,聽著像是他在京城裡見過的俄國人。
第51章
康熙雖然心裡已有判斷,但還想再核實,便叫梁九功準備紙墨,親手畫下俄國使者的大致模樣。
他拿著畫像,臉色鄭重地問道:「可與此人模樣相差無幾?」
科爾沁王爺只看了兩眼,想都沒想便十分肯定的說:「不會有錯。」畫像雖然潦草,當時回報的探子報的急,所以他記得非常清楚。
「我想起了,這人就是那個俄國來的!」
他記得兩年前,畫像上這人帶著人從他們部落的營帳之地過,還向科爾沁的族人問過路。
康熙心裡一沉,為何俄國人為何準噶爾的人攪和在一起?他回憶起當時在京城裡,驛館總管胡集賢上報,俄國使者與準噶爾同住驛站時,好似確實有私下勾結。
難道當時俄國使者便心懷不軌?而非是因為不想成為大清屬國和準噶爾結盟?
他左思右想,到底不能確定具體原因。不過既然已經確定準噶爾有異動,那麼此次北上的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康熙雖然腦子裡想法已經百轉千回,但當著科爾沁王爺,面色不過片刻便恢復如常。他故作不在意的豪邁一笑:「罷了。遲早要打,一個兩個有什麼差別。」
隨即又對科爾沁王爺道:「你我難得一見,今日一定要喝個痛快。」
科爾沁王爺是個外粗內細之人,很快明白其意思,也答的痛快:「都聽皇上的!」
接下來幾日,康熙忙著領著兩個胤礽和胤褆,會見蒙古各旗王爺,臺吉。再根據其部落大小,與大清的關係遠近,頒發給他們不同的賞賜。
蒙古不缺牛羊,賞賜就不外乎是蒙古地界少有的金銀玉石之類。
在草原這些時日,會盟兩邊人馬的行程都被排的滿滿當當。
白日裡御林軍與蒙古部落一起行獵,侍衛們與蒙古的搏克慶比武摔跤,晚上康熙大辦宴席,與蒙古王爺們夠籌交錯醉酒笙歌。
表面上和平會盟的祥樂,暫時壓住了即將面臨與強敵不可避免的戰爭的緊張氣氛。
熱鬧了十天之後,康熙召集大軍開拔回京。
大軍動身後,胤礽沒有陪著康熙同坐御攆,而是窩在自己的馬車內。
他毫無形象的癱在床榻上,和系統說自己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