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第1/2 頁)
令史把卷宗一掩,眼珠四處轉,發現沒人看自己,就再開啟卷宗,把裡面的內容記下來。
那邊,葉夔到了慶德殿向皇帝行禮後,開麼見山問:「聖上喚臣來,可是為了鹽鐵一事?」
「正是。」蕭珉頷首,讓葉夔坐下說話,「愛卿之前向朕提過鹽鐵歸公一事,當時匆匆未及深談,愛卿現在盡可詳述。」
葉夔站起來拱手道了聲:「臣遵旨。」旋即將手上的卷宗遞一旁伺候的內侍呈上皇帝,坐下道:「聖上,古漢便有鹽、鐵令品且甚明。鹽鐵歸於朝廷,是為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併兼之路也。然漢末皇族式微,士族大盛,侵佔山林田池,百姓淪為赤貧,流離失所,進而天下大亂。自那以後及至我朝,士族依舊手握巨財,侵佔鹽鐵,大結朋黨,威脅皇權,更有擾亂廛市,囤貨居奇。」
「聖上可看第四頁起,臣在列近五年京城鹽、糧價格,其中數次有人為痕跡。」葉夔說:「聖上,管子便言『官山海』,鹽、茶、鐵、銅、金、銀都該收歸朝廷經營,不該握由士族之手。否則,他們是想效仿諸侯王麼!」
蕭珉看完卷宗,抬頭對葉夔道:「愛卿一席話使朕茅塞頓開,朝廷國庫空虛,朕為此日夜憂煩。」
葉夔立刻道:「聖上,昔年商君相秦也,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是以徵敵伐國,攘地斥境,不賦百姓而師以贍。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河而民不苦。鹽、鐵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軍旅之費,務蓄積以備乏絕,所給甚眾,有益於國,無害於人,百姓何苦爾。」[注]
蕭珉聽著連連點頭:「愛卿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說得差不多了,蕭珉終於順勢說出了明意:「明日早朝,就有愛卿當眾稟奏此事。」
葉夔心中覺得奇怪,之前君臣二人商議,是準備在嘉獎北疆邊關將士之後再提鹽鐵歸公一事,怎麼嘉獎一事還在等和談使臣還朝,各方還蠢蠢欲動盯著此事準備分功,就先把鹽鐵歸公的事情丟擲來了?
不過奇怪歸奇怪,皇帝有令,葉夔自當遵從。
「臣領旨。」葉夔站起來朝皇帝拜下,暫無他事,他就先行告退,準備明天的一場「硬仗」。
蕭珉冷笑。
第134章 鹽務之爭
承聖元年八月丙戌, 侍御史知雜事葉夔在早朝對奏皇帝,言鹽鐵之營。
「聖上,臣竊聞治人之道, 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 抑末利而開仁義, 毋示以利,然後教化可興, 而風俗可移也。今士族有鹽、鐵,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又獫戎背叛不臣,數為寇暴於邊鄙, 朝廷修障塞,飭烽燧, 屯戍以備之。然邊用度不足,鹽、鐵之利流於朝外, 內空府庫之藏, 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饑寒於邊,將何以贍之?故,臣請聖上, 收天下鹽、鐵於官中,以平萬物而便百姓。」[注]
葉夔的話還未說完,廷上半數朝臣就朝王準看去。
鹽鐵歸公, 要針對的是誰,顯而易見。
士族大興之時,圈佔了大量的山林河澤, 手握巨量財富,皇族見之都要對其客客氣氣。後來幾番朝代更迭,不少士族因為種種原因敗落了,到了本朝,開國之初,臨猗王氏支援太祖打天下是又出錢又出人,若非有臨猗王氏的支援,太祖連招兵的錢都拿不出來。
因為這緣故,臨猗王氏一直穩坐梁朝第一士族的位置。
梁太祖分封功臣的時候,看似玩笑地說了句「王卿你這臨猗王要不坐實了罷」,王家先祖很有眼力見兒,當即堅決推拒並連後來要封給他的國公都推了。王家沒得爵位,還暗中坑了一把因軍功而忘乎所以的「太祖的好兄弟」異姓王耿旌,幫太祖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