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不過,李世民不喜歡的,未必李治不喜歡,李治自個性子溫吞,就需要一個強勢的女人來彌補,當然,這種強勢也不能太過頭了,武昭儀表現得就正好,自個有主意,但是又不會越過他去。
這會兒李治就聽出了武昭儀的言外之意,他也沒指責武昭儀什麼,反而是露出了一個笑來:「行,到時候要是朕沒有解決她,那就交給阿武你了!」兩人相視一笑,愈發顯得濃情蜜意起來。
這兩位想著報復崔挹,而宮外,李悅已經琢磨著要釜底抽薪了。
世家那邊之所以能有如今這般囂張,無非是因為他們日子太好過,他們出仕太容易,憑藉著一個姓氏,哪怕才學一般,也能得到蔭封,舉薦,便是參加科舉,他們的名聲也決定了他們更容易考中。蔭封暫時沒法動,因為這裡面很大一部分是給開國功臣的福利,你當年承諾人家可以與國同休,結果到最後,連蔭封的路子都給斷掉了,人家沒想法才怪!但是舉薦和科舉,卻都是可以變得更加嚴密起來的。
科舉也就不說了,明清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各種防作弊的措施,當然,這也得考慮主考官的喜好和立場,你不能主考官是個老成持重的,你卻在那裡銳意激進。而現在呢,呵呵,科舉看的不是你有多少才學,而是你有多少名氣!所以,只需要拿出謄抄糊名制這兩個殺器,就能暫時杜絕絕大多數的作弊行為。舉薦也是一樣,現在的舉薦,你推薦之後,不需要為後續負責,而若是增加一個連帶責任,那就不一樣了,在幾年之內,你舉薦的官員出了什麼岔子,那麼,舉薦人也得承擔連帶的罪責,那麼,大家舉薦的時候,就得斟酌一二了。
這般一想,李悅立馬開始奮筆疾書起來,他準備寫一個詳細的條陳,等到假期結束之後就直接送上去,回頭,看那些世家會變成什麼嘴臉。
第45章
無論是科舉,還是薦舉,這些想要改革都得有個合適的契機,要不然的話,光是那一堆既得利益者就得上躥下跳的反對了。大家都說皇帝一言九鼎,但是,那只是相對的,就算是臣子被打斷了脊樑,從大臣變成奴才,中央集權達到巔峰的清朝,皇帝也不是真的就能為所欲為的。就算臣子不掣肘,還有八旗這群大爺呢!
像是唐朝這會兒,其實還屬於君臣坐而論道的階段,尤其世家那些大爺,真不是好招惹的,他們或許不能成事,但是壞事的本事絕對一個賽一個強。
不過,對於李治和武昭儀來說,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契機其實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或者說,沒有契機完全可以製造契機,別的不說,製造一起科舉舞弊案其實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年頭的科舉本身就充滿了漏洞。只要這事鬧得足夠大,那麼,即便是那些世家想要反對,也只得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這事還沒來得及提上議程,長孫無忌那邊就鬧出了麼蛾子。
長孫無忌年前的時候就想要讓李治知道厲害,準備年後就給李治一個教訓,告訴他你舅舅還是你舅舅,沒了你舅舅,這朝堂你是玩不轉的。
長孫無忌的做法其實非常簡單粗暴,無非就是唱反調,李治想要做的事情,他們要麼就是各種勸阻,要麼就是各種拖延,李治不樂意做的事情,他們反而各種折騰,別的不說,李治不喜歡世家,結果呢,幾個世家出身的官員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卻得到了升遷,而下面舉薦還有科舉上來的,十有八九都是世家出身,還有一個是被世家拉攏的。
李治只氣得七竅生煙,麻蛋,你還是不是我舅舅了,跟我對著幹,你很開心是不是。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除非李治想要兩敗俱傷,甚至他只會更麻煩一些。民間物議很多時候根本不會管這事是誰做的,他們只會覺得是皇帝昏庸。因此,李治只得捏著鼻子親自上門安撫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一點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