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卡牌是劇情人物的容身之所(第1/2 頁)
“或許並非如此。”智腦將任務說明放大:“委託人並未限定人數。這極有可能是個群體委託。” “組團入場?”吳塵微微皺眉。這其實是破碎之城玩家的大忌。除非委託極為特殊,又或者極其困難,否則玩家不會輕易聯手。原因很簡單,即便玩家沒能完全載入自己的專屬庇護所,平板基地也足可容納卡牌內的追隨者。正如可以不斷拼接擴大、載入不同功能建築的平板基地,破碎之城的玩家,各有各的隊伍,從來不是一個人戰鬥。 智腦深入檢索,又有新發現:“主人,不是組隊,而是迴圈委託。已有不少玩家接受委託,並獲得報酬。” “明白了。”吳塵理解了。這是個長期委託。想必城中義體的需求量很大,於是委託人就設定了一個長期的迴圈任務。每個任務時段內,只有一名玩家可以接受委託。一旦委託完成,任務就會再次更新,等待新玩家接受。如此迴圈。 “有多少完成的記錄。”吳塵又問。 “7次。”智腦給出答案。 “問題不大。”既然前面已有七位玩家完成私拍,併成功返回獲得回報。說明危險可控。 “主人要接受委託嗎?”智腦透過大資料計算,得出相似之處:“七位完成委託者,都是破碎之城的新人玩家。所以這個私拍委託,可以看成是‘新手任務’。” “新玩家優勢在哪?”吳塵又問。 “載具。”智腦答道:“委託說明中有限定載具入場的條目。據此可知,玩家的專屬庇護所有尺寸限制。”眾所周知,進入破碎之城的玩家所攜帶的載具,都是專屬庇護所過往劇情線的存檔。需要不斷提檔,才能恢復到最新檔。譬如吳塵先前所見,聳立在彌敦道9號的那艘帝國殲星艦,就是老玩家的專屬庇護所。類似這種大型載具,顯然不能進入義體醫生的委託劇情碎片。 換句話說,委託人選擇新人玩家,就因為載具尺寸多半與吳塵的AE86大小相似,能自由進出劇情碎片。 事實也確實如此。智腦郵件詢問,委託人如實相告。通往劇情碎片的傳送門,尺寸有限。只有一臺車的容量,不超過一個小隊。 “接下委託。”吳塵決定趕在掃除日前,再接一單。 “好的,主人。”智腦艾伊取得吳塵授權,接下委託任務。 吳塵又讓智腦聯絡摩卡咖啡屋主,詢問租用立拍得相機事宜。咖啡屋主很快回信,詳細說明了相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並告訴吳塵:劇情人、物的星級評定與劇照數量,息息相關。拍攝過程,聽上去也很簡單:先拍封面海報,也就是卡牌上尺寸最大的那張主照;主照成像後,下方7連相框會自動解鎖,解鎖相框數與人物星級對應。 比如:2.5星至3星級,會解鎖3個相框,此時就要再拍3次(共計4次)。三連拍時,要擇劇情人、物的重要屬性展示。通常而言,前2張展示職業、技能、背景及專長,最後1張展示頭像。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記憶”。只有擁有屬於自己的“守護者記憶”,劇情人、物才能在破碎之城,延續存在的證明。此亦是『碎片即卡牌』的真諦。 所以,立拍得相機的作用不僅僅是記錄,還有收納和封裝的屬性。 正如玩家以專屬庇護所為載體,延續分支劇情線的記憶。劇情人物則以卡牌為容器,延續存在的證明。 據此可知,『庇護卡牌是劇情人物的容身之所』。 郵件末尾,咖啡屋主又叮囑無塵。拍攝有劇情時限。一旦拍攝封面海報,尤其是偷拍,被攝人物就會立刻警覺。在劇情時限內,會對攝影師進行無差別攻擊。通常不死不休,直到中斷拍攝,方能罷休。或者攝影師在劇情時限內,完成拍攝:將“這段記憶封存”在卡牌中。 事實上,作為擁有專屬劇情支線的玩家,一旦開拍,就等同於“展開了一段以拍攝為目的的分支劇情”。可想而知,在劇情碎片中展開一段新支線,對碎片內本就殘破不堪的劇情線,勢必帶來巨大的衝擊與破壞。 作為劇情反撲或者說劇情再平衡的必然情節。碎片內的劇情人物,必然會奮起反抗。以求中斷這條新支線,消除玩家帶來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