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再回府城(第1/2 頁)
相比和普通隊員的談話,和班長、連長、營長的談話就要深入的得多。這些物流行的老夥計每一個都和蘇聖平熟識,不用再像普通隊員那樣重新認識。任命之初,對照著資訊部的檔案,蘇聖平對這些人的所有情況都瞭如指掌。 和班長談的是以訓練為主,和連長談的都是日後以班為單位、脫胎於鴛鴦陣的陣型演練,和營長談論的都是指揮、調派等。蘇聖平沒有指揮過打仗,有限的知識也是那個時代粗淺瞭解的。要不是自己在軍營裡混過一段時間,想要搭起民團的框架,唯恐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談話的過程中,他和營長、連長其實也是在互相學習,互相聽取意見。 比如說二營長陸冰所說的小範圍戰場之內的指揮問題,蘇聖平立馬大罵自己笨蛋,忘了軍號這一有效用具。之後立即畫出樣式命人去製作,拿到後再和幾個營長一起合計了幾種號音。比如說平常訓練中的起床、集合、休息所吹的號音,戰場上的進攻、後退、衝鋒號音。並且在日常訓練中不斷教給隊員,基本上十來天后,所有人都能聽懂了號音。蘇聖平甚至已經著手編輯了號音的資訊傳遞編碼,好在以後指揮一地大範圍作戰時使用。 總體上,蘇聖平覺得目前民團的各項事務進展順利,到了六月底,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後,民團隊員的精神面貌跟一開始相比判若兩人,個個鬥志昂揚。再者,有了任興志和他的下屬,隊員的思想動態也沒有什麼問題,至今都沒有一個隊員掉隊,每個隊員還對民團和蘇聖平感激不盡。下個月,王世雲調教的人將會入場,以連隊為單位教授刀技和槍術,到了七月中旬算是完成了基本訓練,到時就可以開始演練以每個班為基礎的戰陣了。 不過總體上,蘇聖平還是覺得自己這些人對訓練、軍事對抗等事只有粗淺的認識。雖然名義上是民團,但是蘇聖平是按照軍隊來打造這支隊伍的。軍隊打仗可不僅僅是集合一幫人,訓練一下就行。硬體方面,比如還沒引進的弓箭,隊員的盔甲,這些要解決起來不難,無非就是花錢和訓練。但是軟體方面,自己仗著以前讀過的一些兵書和在這個時代學習的知識,勉強能夠帶好這支隊伍。但是民團中那些營長、連長以前最多帶過二三十人和流氓地痞幹仗,能不能勝任、能否直面和海盜的廝殺、能否適應戰場複雜的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心裡還真沒底,民團中還是少了一些智囊和帶兵打仗的人才。要麼只能憑運氣看以後能不能碰到,要麼只能寄希望於自己手下這些人成長起來了。 六月底的時候,蘇聖平終於離開民團基地,不是縣衙那有什麼事情,反倒是他的“無為而治”讓縣裡的一切事情執行的相當順利,侯望樓負責的組織預備隊員搞生產和組織參與建設醬料廠也都相當順利。形勢相當好,測算了一下,搞的生產有收成後,差不多能抵消整個民團日常花銷的一半不止。醬料廠如果大獲成功,支援民團也不成問題,明年一年就能還清搞民團欠下的債。 他之所以回縣衙,原因在於海盜劫掠崇武的事情朝廷終於有處理結果出來了。原來的知府和劉錦文完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之所以這麼慢,原因在於繼任人選出了問題。 泉州作為東南黨的大本營,多年來知府一直是東南黨人出任。原本這一次吏部、內閣都不願打破傳統,畢竟江浙黨、江淮黨都不知道哪天自己地盤上的知府會不會出錯。所以吏部報上去的人選一開始也是出身東南黨的,是趙德齡的一個門生。沒想到內閣也批准了,可是皇帝就是不同意。 也不知道皇帝最終使了什麼手段,竟然讓趙德齡同意了由原工部員外郎、江淮黨人陸勇出任泉州知府。一時朝野譁然,東南黨內其他人更是憂心忡忡。 接下來防禦使人選又是放棄了以往的慣例,沒有調派定邊軍的將領,而是調了西路軍的童益民出任。西路軍一向比較支援江淮黨,朝野大多猜測皇帝這是為了支援陸勇才做的決定。 但是蘇聖平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資訊部傳回來的訊息和周舟寫來的信一對照。蘇聖平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