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頁)
到了道印的層次,丹田已凝聚根本,手持法印,口誦法訣,腳踏星斗,便可施展道術。
根據本身所學不同,或是引動一片風雲,或是發出一片火焰,或是發出一片水流,又或催長一株草木。
真要論來,如此道術,也算玄奇,放在凡塵俗世之間,難免顯得神秘莫測,便也被視為神仙之術。
而修成道印,能夠運使道術的這位國師,便也被敬為半仙,地位極尊,便是武道宗師見得,也須禮敬。
但實際上,道印層次,只是施展出道術來,顯得手段玄奇而已,在莊冥眼中,其威力也仍有限,未必就一定勝過習武之輩。
武者氣血強悍,尤其是身經百戰之人,殺性極重,善於殺招。
莊冥推測,當年那位被尊為半仙的國師,真要在生死搏殺之間,未必就比陸合更厲害。
而當年那位修成道印的人物,能夠擁有如此地位,只因為,世間修道有成者,著實稀少。
越是玄奇而神秘的力量,越是令人敬畏。
當然,這並不是說,修道之士,遜色於習武之輩。
只是相對而言,力量各有側重。
道印修行者重法,武道修行者重力。
但真要換算,其實也算境界相當,實力大致相同,尋常道印中層的道術,可以打碎一座石碑,而武道二重的強者,也能劈開一座假山。
如此情況之下,所謂勝負之分,只見誰能將自身本領發揮到得更高,更加靈活,如此罷了。
大約二十年前,聚聖山內,七師兄尚是道印上層,但對於道印層次,已是徹底鑽研透徹,各種道術,隨手而來,且威力極強,尤勝於尋常道印上層之輩。
大師兄曾有讚賞,老七善於用法,哪怕有三位尋常道印上層的修行者,或者三位武道宗師聯手,也無法與之匹敵。
「無論是武道三重,還是道印上層,終究還只在人間界限之內,固然強於常人,但仍是肉體凡胎,力不能蓋世。」
隨著莊冥這般嘆息。
幼龍的蛻變,卻也已然完成。
一聲長吟,令人精神振奮。
莊冥心神駕馭幼龍而來,本身目光亦是看去。
幼龍經過蛻變,今長約丈許,粗如人腿,鱗甲晶瑩如玉,氣勢愈發強盛。
「今日之後,我這幼龍之軀,堪比道印上層,堪比武道宗師。」
「而論起戰力,經我操縱,不敢說無敵於世間道印境界之內,但東勝王朝之內,縱是武道三重的宗師級強者,也非幼龍敵手。」
「大約需要乾陽和殷明這等強者聯手,才能勉強敵得住這條幼龍。」
「同為道印上層,不知這條幼龍的本領,比之於二十年前的七師兄,又是如何?」
「未曾較量,難辨高低,只不過,至少如今這幼龍已是我手中最強的力量,實力之強,猶在乾陽與殷明之上。」
莊冥伸手一招,他意念一動,如臂使指。
幼龍朝他本身而來。
隨著臨近,幼龍竟是越來越小。
到了他面前,復又化作一條小蛇,長不過一尺,粗不過手指。
古籍記載,太古真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這條幼龍,雖未成就真龍,但在莊冥以太清之氣煉就之時,便具有「大小如意」的神通。
只是以往,本體也過於幼小,便只是小,而不能大。
如今得以成長,體型增長,大了許多,再以此神通,縮小體型,也非難事。
「大小如意,如此神通,若能善於運用,便是極大的優勢。」
「本就具有不遜色於武道宗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