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第1/2 頁)
而辦公室的兩個小姑娘,則是新招的外語專業研究生。
沈輝和黃佩佩英語差的一匹,專門帶上了辦公室的女碩士李英。
忽然從黃面板國度來到白人國度,沈輝不禁有種大鵝進了鴨群的感覺,可仔細看,才發現紐約也就那樣,如果只看表面,這坐世界經濟中心並不比滬市強上多少。
單就城市繁華程度來說,今日的滬市,已不比任何一座城市差。
至於深層次的東西,那不是隨例看看表面就能看出來的,得深入觀察。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獨特的氣質,紐約這種國際華大都市,氣質就更加明顯,這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到處都能看到各色人種,不時能看到一些在國內無法理解的行為。
但是在紐約,卻顯的特別平常,並沒有人站出來指責。
那些高鼻子、深眼窩、金頭髮的西方人不會因為看到幾個黃面板的東方人而好奇,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反到一個東方女孩見他們一行四下好奇的打量,主動打了個招呼。
……
沈輝有點懵逼的看著眼前的東方女孩,不知道她說的啥。
明顯不是中國人,至於說的啥國語言他就不知道了。
好在有李英跟著,李英跟女孩說了幾句什麼,對沈輝說:「她問我們是不是日本人?」
沈輝就搖了搖頭,原來是個日本妹子。
李英跟女孩說了幾句,女防鞠了個躬,一臉陽光的走了。
沈輝奇怪道:「你跟她說啥了,為啥她要鞠躬?」
李英說:「這是日本人的習慣,她說見我們好像是第一次來美國,以為是日本人,想問問我們有沒有需要幫助的,祝我們旅途愉快!」
沈輝很意外。
確實很意外。
這種事情在滬市可是很少碰到,至少他沒碰到過,就算遇到第一次去滬市旅遊,東張西望的外國人,大多數人也會選擇視而不見,不會巴巴的跑過去問人家需不需要幫助。
在街上溜達了一陣,沈輝的電話響了。
電話是老魏打來的,中午飯安排好了。
看看時間,已經過了十一點,三人就回酒店。
午飯是在聖馬克廣場一家中餐館吃的,請客的是一位華人,叫朱利文,華爾街一家以華人為主體的對沖基金公司掌門人,據說掌握的對沖基金規模有三十億美元。
朱利文很熱情,但沈輝卻沒感受到多少老鄉見老鄉的親近。
給他的感覺,更像是在招待生意上的夥伴。
吃過飯,沈輝就把疑問說給魏宗如。
老魏反問道:「我家有個遠房親戚,因為家裡孩子太多,養不活,生下來沒多久就被抱給了親戚,這家人條件還不錯,後來有人告訴這孩子他的親生父母,你猜孩子怎麼說?」
沈輝想想就懂了。
華人是華人。
中國人是中國人。
華人雖然帶了一個華字,但人家是美國人。
魏宗如道:「美國不像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已經流淌在我們的骨子裡,我們總認為只要流的是相同的血,就是中國人。但美國不一樣,這是個移民國家,支撐她的文化就是包容,特別是這些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的華人,他們或許會承認自己是華人,但他們首先是美國人,也很少會刻意的去強調自己的華人身份。」
沈輝點了點頭,一些固有的觀念開始轉變。
魏宗如繼續道:「我們這些人和那些土生土長的華人有本質的不同,就算我們拿到了綠卡在美國定居,也總是會想念生我們、養我們的那塊土地,最終還是會落葉歸根,所以我才選擇回國,那些華人不一樣,在他們的眼裡,這裡就是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