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頁)
原本想叫吉祥餛飩,但被許非果斷制止,說著一些難懂的話,什麼「侵權」「舉報」「404」之類,引得爹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後來還是許非貢獻了一個,朗朗上口,印象深刻。
「喜來樂餛飩店。」
第54章 初二
這是許非在鞍城度過的第二個春節。
與去年相比,似乎沒什麼變化,仍是從雪堆裡拽出整雞、整魚和大塊豬肉,自己拿斧頭咣咣剁。
窗根底下,也仍是一地的黏豆包和凍梨,鄰居張家還是拿鋸拉,咔嚓咔嚓一起幹木匠活。
其實在上個月家裡就買了臺冰箱,100升,要600塊錢,貴的要死。張桂琴捨不得用,有東西凍的時候就插上,沒東西就把電拔了。尤其現在冬天,天然製冷,不比冰箱差多少。
唯一不同的,就是菸酒檔次上來了。
許孝文每次去演出,回來都不空手,對方單位送的禮物得用車拉。鞍城曲藝團現在肥的流油,去哪兒都站c位。
年三十兒晚上,一家三口照舊看春晚。
今年的導演還是黃一鶴,因為去年有國慶大閱兵,有美國奧運會,他就覺著這麼大的國家,還在室內辦春晚太寒酸,於是腦洞一開,搬到了工人體育場。
結果晚會變成了一場大災難,沒有對講機,燈光失控,排程完全失靈,拖了6個小時才結束。
朋友們,寒冬臘月啊!
晚會上有個小品叫《拍電影》,陳老師和老茂搭檔,陳老師穿著白布褂子,挽著褲腿,凍的跟三孫子似的。
觀眾哈哈大笑,許非只覺得佩服。
除了這種敬業精神,主要是節目構思。小品作者就是上面兩位,他們事先考慮到了天氣因素,又把這種因素巧妙的加入到作品裡,成功製造了包袱。
後世總有種說法,陳老師是第一代小品王,趙媽是二代目,本山叔是三代目。特別是一代目和三代目各有擁躉,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許非很喜歡本山叔早期的作品,像《相親》、《紅高粱模特隊》、《我想有個家》之類。要內容有內容,要社會現實有社會現實,還賊逗樂。
而陳老師的創作,從小品到電影再到話劇,他一直都非常中意。
這位是真正做喜劇的,能明顯看出有戲劇結構在裡面,比如《警察與小偷》,就是運用了戲劇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技巧:身份互換而產生的自我認識錯亂。
話說回來,本屆春晚結束後,被觀眾斥之為「質量低下」、「雜亂無章」。
一麻袋一麻袋的信件寄到央視,以至於央視不得不在《新聞聯播》中向全國人民道歉,簡直絕無僅有。
其實許非看還好了,主要在電視機前沒壓力,只苦了現場觀眾,要在寒風中堅持六七個小時,真叫一夜風流。
……
許家的親戚少,初一拜完年,初二就沒事了。
下午時分,外面飄著雪,剛掃完的院子又鋪了厚厚一層。
許孝文去找朋友喝酒,張桂琴坐在炕上織著毛衣,許非也偎著炕桌,讀那本跟朱家溍借的《古玩鑑賞》。
剛翻了幾頁,就聽外面咯吱咯吱的腳步聲,門一開,一個嬌脆的聲音道:「嬸兒過年好!」
跟著又是個稚嫩點的女聲,「嬸兒過年好!」「非哥哥過年好!」
「哎,小旭小陽來了,快來坐!」
張桂琴連忙招呼,又從兜裡摸出兩張五塊的,「給你們壓歲錢。」
「謝謝嬸兒!」
沒有一通撕扯,你爭我奪,「哎呀給孩子的,給孩子的」,陳小旭大大方方接過來,還按著妹妹的頭,又行了個禮。
「家裡都挺好的吧,你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