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初步人事討論(第1/2 頁)
林琳從裡面取出一份三張訂在一起的紙放在了張建國的面前,然後又取出兩份,一份遞給孫德文,一份留在自己手裡。 這三張紙上的內容都為印刷的。 在這個年代,電腦遠未普及,更沒有微軟系統。因此雖然縣委縣政府裡都可以進行電腦打字,但速度很慢,一張簡單的任命檔案,都需要專業的打字員打上半天的時間。 除了正式的檔案外,需要好幾份的資料,要麼用絲網印刷,要麼用複寫紙手寫。 這三張紙上的內容需要給不少人觀看,就採用了刻板印刷。 林琳說:“書記,這只是我和孫書記暫時擬定的名單,還需要你和王縣長把關。” 張建國點點頭,拿起紙張仔細地翻看著。 紙張上羅列的很詳細。 最上面是目前空出的崗位,後面的括號裡是暫時擬定此崗位的人員姓名,現任職,政治面貌等簡單介紹。 在第二三張紙上,則是擬任人員的詳細介紹。 足足過去二十來分鐘後,張建國才抬起頭說道:“你們工作提前做了,還做的很細,很好。只是其中部分還需要調整。” 張建國隨即從抽屜裡拿出一張複寫的稿紙推到二人面前說:“這幾個人需要安排。” 孫德文拿起看來一會,隨後遞給林琳。 孫德文的心中非常惱火,他沒想到這個新來的書記這麼貪婪,竟然要一下子從丘北及市裡安排過來這麼多幹部。 你們堵住這些縣級幹部的進步之路也就算了,誰讓書記和縣長都出問題了。 雖然那個陰名位是外面來的,但聶濤和前組織部部長可是正兒八經的本地人,所以臨河縣幹部雖有怨氣,也自知理虧。 本來,該自己上位,最起碼該升為縣長。但他也知道,自己最大的劣勢就是年齡,再有一年就該退休了。所以,孫德文也就沒啥情緒,認命了。 但你們還要阻撓本地年輕幹部的晉升路,這就太過分了。 其實,林琳的心情和孫德文差不太多,只是她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臨河人,所以就遠沒孫德文那麼生氣。 看到林琳將稿紙放在了桌上後,張建國問道:“說說你們的看法。” 林琳看了一眼孫德文,然後看向張建國,“書記,一下子從外面調過來四名正科,七名副科,沒那麼多崗位。” 張建國低頭看向那張擬定的任命名單說:“這份名單裡,有不少人不具備提拔條件,那就暫不提拔,待以後有機會時,再行安排。” “書記,不知哪些不具備提拔條件?”孫德文問。 張建國抬起頭看向孫德文,面無表情,語氣平淡地說:“不少都不太具備,我就不細說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個蘇昊,參加工作不滿一年,實習期還結束,而且他還只是預備黨員,這就準備任命為洪區鎮鎮長,實在是不妥。這種破格提拔,必然會遭人詬病,後患無窮。” 孫德文呵呵一笑,說道:“這點我和書記的意見不同。恰恰相反的是,我認為,這份擬任命名單中最正確的就是關於蘇昊的任命。” 張建國心中微微一怔。 孫德文這態度雖然很好,但說出的話簡直就是在打他張建國的臉。 他知道這次市裡對臨河縣書記縣長的任命,必然會導致臨河縣本地幹部的不滿。 但這任命,是市裡的決定,而且準確地說,擋你孫德文路的,應該是王華清吧? 接下來再看看林琳這位組織部長的態度。 張建國隨後看向林琳,淡淡地問道:“林琳同志,你什麼意見?” 林琳正視著張建國的眼睛,語氣淡然但卻很是堅定地回答:“我和德文同志的意見一樣。” 張建國心中暗惱,看來臨河縣本土幹部的意見很大啊。他左右看看兩人,問道:“理由?” 林琳回答道:“首先,蘇昊是臨河縣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從名牌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的高材生,而且還是主動要求到最艱苦的鄉鎮工作的。第二點,蘇昊的理論水平很高,在省委黨建雜誌上發表過文章,並因此引來了省委組織部的黨建試點專案。第三,蘇昊在抗洪搶險中及時提醒,避免了十多人的死亡和幾十人的受傷。第四點,蘇昊在抗洪搶險中和黨建試點專案的開展中,因表現極其優秀,而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