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四大農學家(第1/2 頁)
西漢。
氾(fan)勝之對這個袁隆平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從未想過這個世上居然有如此神人,居然能把水稻的畝產量提高到1500公斤,簡直是駭人聽聞。
同樣都是農學方面的大家,看看自己這個大家,再看看袁隆平這個大家,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自己這麼多年來總結了十多種農作物的栽培技術,為大漢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原本還有些沾沾自喜自己取得的成就,但如今和後世的袁隆平一比,他為之前的沾沾自喜感到羞愧。
不過有一點讓他感到興奮,那就是袁隆平的辦法給了他靈感。
他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現水稻稻穗特別大顆粒特別飽滿的植株,但他以為是意外,也就沒有過多關注。
如今看來,這樣的水稻植株是種出更高產量的關鍵。
他把這一點默默記錄下來,準備找時間好好試驗一下,要是辦法真的可行,那他可以詳細記載在《氾勝之書》中流傳下去。
北魏。
賈思勰(xie)感慨萬千的看向天幕,深深的嘆了口氣。
後世的糧食畝產量高得離譜,讓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不知道怎麼追趕。
普通的民眾看到1500公斤的畝產量可能會覺得很厲害,而他這個當代對農學最瞭解的人才知道,1500公斤的畝產量豈止是厲害,那簡直是要逆天了。
他研究農學這麼多年,深知想要提高一點產量難如登天,更何況要提高一二十倍的畝產量,這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
在他的眼裡,袁隆平簡直就是神仙,專門負責糧食生產的神仙。
袁隆平提高水稻畝產量的辦法給了他啟發,讓他茅塞頓開。
在他編著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詳細記載透過嫁接來提高水果產量的辦法。
現在袁隆平的水稻雜交辦法給了他靈感。
既然水果可以透過兩株不同的枝條嫁接來提高果實產量,那為什麼糧食就不行呢?
其中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找兩株優良的水稻植株來相互授粉,理論上是可以得到產量高的雜交水稻。
只要知道這一條路行得通,那就可以放心走下去,總有一天會實驗出產量高的雜交水稻。
元朝。
王禎(zhen)對袁隆平的一生經歷頗有些感同身受,彷彿在袁隆平身上找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他和袁隆平一樣,考取功名之後,就被元庭安排到這種窮鄉僻壤擔任縣官一職。
他來到旌德縣任職後,看到當地的百姓生活貧窮。
為了讓百姓吃飽飯,他帶著百姓積極從事農業生產。
憑藉他對農業方面的瞭解,成功讓百姓糧食豐收,讓百姓能夠吃飽飯。
他和袁隆平所不同的是,他沒有研究出如此高產的雜交水稻。
那1500公斤的雜交水稻畝產量著實把他嚇得不輕。
不過袁隆平研究出高產雜交水稻的辦法讓他看到了希望,說不定自己按照袁隆平的辦法也能研究出一些成果。
他不指望能達到袁隆平那般厲害的高度,只要能讓元朝的水稻畝產量提高几十斤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不過一想到前不久剛剛編纂好的《王禎農書》就有些頭疼,看來要等雜交水稻研究出一些成果新增進去之後,《王禎農書》才能出版。
要不然沒有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王禎農書》多少有些名不副實。
大明。
崇禎看到後世的水稻畝產量高達1500公斤,一整個大震驚的表情。
他們明朝的水稻畝產量才不過100公斤出頭,後世的畝產量整整是他們大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