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民以食為天,種田不但是學問,還是攸關存亡的大學問(第1/2 頁)
寶鏡川之所以叫寶鏡川,是因為這兒有個小湖泊,湖水清澈,如同一面鏡子,當地人叫它寶鏡湖。
山嶺之間的這一溜平原,就有了寶鏡川的名字。
王允等人所獻良田圍繞在湖泊周邊,水利很方便。
周有金自豪地道,“咱這地兒,從來沒有旱過!”
方大郎也道,“前幾年,長陵縣的人還到我們這兒挑水喝。”
因有寶鏡湖,他們的收成每年都比其它地方要高,要不是許老旺家盤剝得太狠,日子本不該如此艱難。
張禎也稱讚道,“是塊風水寶地。”
此時已進六月,田裡自然不會空著,栽種的都是稻穀。
一丘丘良田規劃得當,稻穀秧苗的翠綠映在水田裡,平添幾分亮色,遠遠望去生機勃勃。
靠近些,便能聞到稻葉特有的清香。
一派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霍紅兒深吸口氣,只覺這些年來的鬱結都散了,張祈則有了寫詩作賦的衝動。
張禎可沒他們的閒情逸致,走到田埂上細看稻穀生長。
周有金沉默地跟在她身後。
方大郎連連示意,他才憋出句話,“道長若是早來幾日,還可看到我們插秧。”
張禎笑道,“今年看不到,明年一定來看。”
華夏培育稻穀的歷史源遠流長,東漢時期就摸索出了插秧這種技術,既能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能有效促進秧苗的生長,利於增產增收。
周有金很吃驚,“明年?道長明年還來?”
像浮雲道長這種神仙般的人物,就該呆在金玉做的房屋中,來一次田裡都是自降身份,明年怎還來呢?
張禎:“不只明年,後年,大後年都來!”
秧苗長勢良好,中途若不遭蟲遭病或發生其它的意外,可以預見會是一個豐收年。
但這種豐收肯定達不到她的要求。
她的目標很高,這將是一個浩大漫長的工程,再快再順利,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若不順利,有可能十多年。
她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
當晚回去,讓周有金兒子兒媳做了好飯菜,請朱老漢、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等人飽餐一頓。
怕他們拘束,並未與他們同桌。
飯後道,“大將軍欲設課農司,委貧道主理此事。貧道想延請諸位入司,不知意下如何?”
這是她昨晚才想到的,還沒和呂布商議過。
但她相信呂布會同意。
合作這些時日,這點信心她有。
“課農司?我從未聽過,管的是什麼?”
問話的不是周有金、方大郎等人,而是好奇寶寶張祈。
張禎微笑道:“所謂課農司,管的自然是農事。種田也是一門學問,需精研之。”
這種說法,眾人從未聽過。
方大郎遲疑道,“種田也是學問?!”
張禎肯定地點頭,“是。你們通曉這門學問,種田便比別人好。”
方大郎有些激動,“這,這怎麼能是學問呢?”
他們這些泥腿子,咋能跟“學問”扯上關係?
張禎:“民以食為天,種田不但是學問,還是攸關存亡的大學問!”
張祈認為妹妹說得很對,贊同道,“沒錯,管子也曾雲,倉廩實而知禮節,故農者,天下之本也!”
張禎一笑,又問道,“諸位意下如何?”
周有金這次搶著答話,蒼老的臉上似有紅光,“道長這麼看得起老朽,敢不從命!”
張郎君說的那些文縐縐的話,他聽不太懂。
但他能聽懂課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