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她說出購買量:「除毫針外,其餘幾種每種需要十根。毫針則通共要一百零八根,最好是銀質,從半寸到三寸到三寸六分,每種規格各要一部分。」
婦人有些為難:「那毫針我們當家的可不曾打過,聽說都是銀匠在打呢,其它的那些什麼九針,也有幾種是有其他大夫來打過,有些我們知道,可有些我們也只聽過。」
江慧嘉當即從隨身挽著的籃子裡取出紙筆道:「此事不難,我可以手書圖紙一份。」
她留下圖紙,與婦人約定好五日後再來取針。
出了鐵匠鋪,武三娘與周大郎媳婦都有些眼暈的感覺,周大郎媳婦咋舌道:「慧娘,你還會針灸?」
江慧嘉笑道:「哪裡會,只是我上回買的醫書裡有一部提到針灸的,關於那九針的規制我也是從那書中看來的呢。總歸是書上有講,買了針回來我才好認真學一學。」
她需要慢慢地將自己在看書學醫的事情說出去,為以後一步一步展露醫術做準備。
武三娘婆媳兩個都是又敬又佩又難以理解,武三娘道:「慧娘,女兒家學女紅廚藝才是正當的,這學醫……如何能學出來?」她沒能說出口的是,就算你學了醫術又怎樣?你還能出去給人看病不成?
雖然鄉村人家的小娘子小媳婦們沒有大戶人家的講究,為生計而拋頭露面的比比皆是,但她們做的通常也都是女人能做的事,這學醫看診,那不是小娘子該做的事情呀!
江慧嘉便微抿了抿唇,笑道:「不為別的,只多少看些書,懂些醫理,學些東西……照顧起我家三郎來,總多幾分方便。」
「原來是為三郎!」武三娘讚賞地嘆息道,「你也不容易……」
又想起先前江慧嘉為鄭七娘施救的事情,也知道要是沒有江慧嘉那時出手,自己等人絕不能輕易脫身,這時候就覺得江慧嘉能學醫術其實是個大好事了。
幾人說著話,一路上街尋著銀鋪。
在這方面,武三娘因為常上縣城,倒是知道些。
她道:「大的銀樓主要是賣首飾,只怕也不屑打些小東西,最好尋個小店。」
不久以後,她們出了前樓街,倒是在前頭拐角一個小巷子裡找到了一家小銀鋪。鋪子裡只有一個老銀匠在坐著,江慧嘉上前去問了銀針的事,令人驚喜的是,這鋪子裡竟然就有現成的銀質毫針賣!
老銀匠說:「是上回一個大夫來定製的,我多打了一些,他取走了原定數目後,還剩餘有三十六枚。」
雖然沒有達到江慧嘉要的數量,但有這些也不錯了。
江慧嘉當下買走了全部銀針,又在老銀匠這裡重新預定了全套一百零八根針。
其實一般的中醫是用不了她那麼多銀針的,但江慧嘉從前常常怪病突發,需要用到毫針壓制氣血逆行帶來的傷害。那套針法十分特殊,少則要一次性用齊三十六根針,多的時候要用到六十四根針,還有最多用到一百零八根針的。
江慧嘉經歷過兩次眉心脹痛,對自己的怪病已存警惕。這裡沒有江老爺子,也沒有那麼多師叔祖們可以幫助她,她只能依靠自己。自然需要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她特意多訂了銀針,則是為了防止損耗和丟失,給以做後備的。
銀針的花費有些高,雖然銀針分量輕,可以如今的工藝,要製作出合格的銀針卻很不容易。江慧嘉在老銀匠這裡買的三十六根銀針就花去了一千三百文錢。她又留了兩百文訂金,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銀鋪。
與終於拿到一部分針灸針相比,這些花費就不算什麼了。
接下來的事情都很順利。
因為已經時近正午,三人就先尋了家小食鋪填飽肚子。午食過後,又一起去了周記南北通貨。
輪椅當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