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第1/2 頁)
付玲玲看了眼時間,停下手裡的訓練,看向幾位滿懷期待的同事,她很想說人家是本科生,還是沒畢業的那種:「林醫生來自越州大學,平日裡除了手術室就是在手術室路上,技術過硬。」
作為三甲醫院腫瘤科主治,35歲的付玲玲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醫生。
而這裡的介入科,大多年齡也和她相仿。
在醫生的黃金年齡,有職稱地位,有病患信任,也有最為得意的臨床經驗和技術,付玲玲還是心善的不想讓這些同事馬上就有壓力:「不過她不是介入科,是我們急診科的醫生。」
「急診科?對哦,急診介入方向很好,可惜我資質還不夠,而且急診科好像是缺介入組,姐妹們,機會啊,沒準我們還可以去那混出個主任醫師。」
「你少來,急診介入這屬於經導管血管內栓塞術,和你可不一樣,走吧走吧,周主任查房要開始了。」
至於骨科,一個群名為「李越不在的骨科群」,幾個平日裡知道李越得性的人,看到這朋友圈都嗤之以鼻。
甚至有人直接在小群裡攛掇起來。
「我記得我們主任最快的前路入手術也要個180分鐘,這還是他熟練之後狀態最佳的情況下做的手術。」
「一個小時做前後路同時聯合減壓,等我就把截圖發群裡給主任看看。」
「什麼呀,截圖太刻意,下午主任有臺示例手術,等討論的時候咱們無意間問一問就好,問一問就好。」
「你們可真壞,不過我喜歡。就是李越吹破牛皮次數太多,我都要習慣了。」
「那我可沒有,我就愛看他吃癟,要不我獎金比不上他,我天天去他面前轉悠。」
「你還別說,前後路同時聯合減壓這個手術難度很大啊,李越敢做說明他又進步了,等下我就去要一份資料和手術病例。」
「附送我一個。說起來,這個林熙冬老師怎麼那麼耳熟?」
「……不就是昨天急診那個本科實習生林熙冬?李越腦子是進水麼?」
「你們想什麼呢,越醫林熙冬,忘記了?前陣子咱們主任還讓我們看下人家的論文學習一下呢。還有,今天下午那個微創髖關節示例手術,就是林熙冬老師和王德明教授首做的那個。」
「好了好了,我要值班查房了,兄弟們下午記得打一下配合。」
「沒問題!」
第74章
幽附屬的手術室也是全九州統一的室溫,22度,很舒服,空間比越醫大上不少,甚至周圍配備的先進器械也更多,而且在手術臺右側正上面,還佔著一個大型螢幕,能夠將手術視野更高畫質的展現出來,再一旁正對出口,則是小顯示屏,正好放置著當前患者體位被拍下來的x片。
此時,被全麻的脊髓損傷患者已經側臥著,不少地方插著管子,身旁,四個醫生,兩個器械護士,床旁,麻醉和巡迴也各就各位。
這是林熙冬在幽附屬的第一場正式手術,一場或許只有80成功的手術。
要知道,林熙冬在越醫,她對手術的定義都能保證100,這才對外說80。
林熙冬站在主刀位置,舉著雙手,盯了片子和患者體位片刻:「這個手術臺能側傾麼?」
她發現幽附屬的手術室和系統的手術室位置有些近似,整個床位與主機支桿什麼都特別適配她主刀的視野。
李越對著管傑指了指位置,雙方默契地先動了起來:「30度?矢狀面度話,你準備先行後路手術?」
他們剛剛根據片子的方案,並沒有明確第一個入路位置。
「嗯,對。這個傷椎位置合適。」手術床極為便捷的可調節器,看著兩個人配合默契,林熙冬很自然拿起手術刀,「ok,手術方案還是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