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父親每每言及都要嘆息,嘆的不是皇城裡的御座,而是皇城外這一座寶庫,聽說前朝末帝時這座書庫被封閉起來,何止是暴殄天物。
衛善還是頭一回去,她讓小順子跑得最多的是弘文館,讓弘文館裡的博士抄奏疏政令給她看,正元十年的政令才將將看了一小半,還不及去琅嬛中探寶。
姜碧微是頭一回見著大業京城如何繁華,她進城門口的時候掀了一角綢簾,長街兩邊的民人隊開衣飾不同,同蜀地也無分別,蜀地易守難攻,得天獨厚,靠山吃山,出茶出絲還有鹽礦,父親治下稅課又輕,百姓自來富裕,街市之中常見穿綢戴金者。
見到熟悉街景,心中難免感嘆,也跟著多看兩眼蜀地沒有的,衛善問她,她便道:「我們那兒是山地,地勢高低不平,出門都坐竹橋,挑擔的比推車的要多。」
兩人不過說了幾句話,已經到了琅嬛書庫前,衛善先跳下車去,抬頭去看,高牆修得跟宮牆差不多高,烏瓦白牆,護城河還到書庫前繞得一繞,長道上十步就有一口黃銅大缸,裡頭盛滿了水,防著書庫失火取水不便。
書庫像個巨大的甕,頂窄下寬,造成圓型,連底下都挖著水道,用青磚砌出來,還按了獸頭,衛善曾經來過,倒不驚訝,反是姜碧微,四處環顧,見竹刻捲軸成堆疊放,又有絲絹織物藏在匣中,灰皮黑字的書冊更多,呢封的,板封的,一整個櫃子裡藏的都是珍本善本。
這些東西已經有人打理過,可整個書庫藏書太多,也荒廢得太久,理到現在也才理出幾隻大櫃,裡頭殘破的要修補,缺字漏字也要一一比重新謄寫,來來往往都是小書吏,身穿玄衣頭戴官帽。
衛善知道碧微必然喜歡這些,側臉看她卻是眼泛淚光,一時怔住,往來的書吏也不敢看抬頭看她們,衛善正不知所措,便聽見熟悉的聲音:「善兒怎麼來了?」
衛善抬頭一望,細抽一口氣,她昨兒才想好了不叫秦昭和碧微兩個見面,沒成想會在此間碰上,秦昭穿著一身湛藍色的袍子,頭上束著一隻玉冠,長身玉立,相貌俊雅,手上捧了兩卷書,施施然走到衛善跟前:「善兒也是來找書的?」
聽說她最近好學起來,連跟袁妙之也能談上幾句,秦昭想起她小時候一看書便犯困,小身子抱著大書卷頭一點一點將睡未睡的模樣來,忍不住伸手摸摸她的頭:「要找什麼?我來替你找。」
衛善是想來找找《業州志》的,最好能看看地圖,也不知道琅嬛書庫裡有沒有藏業州的地圖,她口裡答應著,眼睛卻去看碧微,此時方才想到,單論長相,秦昭比秦顯要俊得多了。
她心中大急,往前一步,秦昭的目光卻在姜碧微身上打了個轉,沖她點點頭:「這位想必是姜家姑娘了。」看她頭上銀簪白花似在孝期,想一想也只有姜遠的女兒了,秦昭倒讀過幾本姜遠寫的書,他自稱王,不曾攻城掠地,反而著書立說,論起帝王應當以術治國還是以仁治國,那一篇文寫得極妙,秦昭頗有感觸,是以不忘。
姜碧微來時戴了幃帽,進了書庫便摘下來,她看過街上婦人女子,不論貧富都少有遮臉的,知道此地民風不同,略一側身,雖不知對方是誰,可跟衛善這樣親暱,想必是她口裡說的那幾位哥哥,只不知道是不是姓衛的。
兩人相互問候,衛善只得眼巴巴看著,眼睛裡便流露出點別的神氣,一時看看姜碧微,一時又看看秦昭,咬住唇角,心中大悔,怎麼也沒料到會在這兒碰到他。
書庫之中又有石室,開了石窗,點起蠟燭,是書吏們謄寫書冊的地方,因著秦昭來了,專空出一間給他用,衛善一看坐上設著圓褥,屋裡還有個燒茶的小爐子,就知道秦昭是常在此處的。
她最怕兩人見面,兩人已經見了面,又怕二人投機,不意二人果然投機,秦昭書案上攤開的書冊,碧微一眼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