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第1/2 頁)
陪著劉元勛瞭解完根據地情況的於之潤,扭頭看向正怔怔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的劉元勛,微微一笑。
如果放在十年前,任他如何想,也無法相信他們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發展到這個程度。
雖說這是無數革命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更主要的還是有林知言這個堪稱全能的科學家的存在,才讓他們根據地的發展速度猶如插上了翅膀一般。
這三十萬川軍既然已經來了他們這裡,於之潤等人就沒打算再讓他們回歸國民政府。
既然跟著紅黨也能過上好日子,相信面對紅黨的招攬,這些川軍肯定不會拒絕。
雖然想要招攬川軍,現在卻不是時候,於之潤決定還是先幫川軍熟悉新式武器,儘快讓他們趕往東三省抗戰為要。
經過十多天的換裝修整後,三十萬川軍帶著充足的武器和乾糧再次向北進發,跟著他們一起出發的,還有二十萬工農革命軍。
東三省那邊的情況隨著日寇不斷增兵,愈發危急。
王蘊蒲和林知言等人在那邊支撐的也頗為辛苦,已經數次跟黨中央發來電報尋求兵力上的支援。
黨中央倒是想要多派點部隊過去,只是他們還要面對申凱正的圍剿,無法抽調出更多的人手。
如今有了這三十萬川軍加入,總算大大緩解了紅黨兵力不足的困境。
由於張少帥帶領的東北軍撤退的過快,此時的東三省哪怕還有數萬工農革命軍在拼命抵抗,依舊有大半國土直接淪陷。
王蘊蒲和楊繼生率領戰士們在遼寧吉林一帶浴血抗戰,林知言則在後方加快兵工廠的擴建和生產恢復工作。
在數萬熟練工人的幫助下,從奉天兵工廠搬過來的機器很快被重新組裝好,磐石兵工廠的產能終於進入了爆發期。
有著充足武器供應的工農革命軍,在跟日寇戰鬥之餘,還不忘收攏那些未能撤往關內的東北軍殘軍,不斷壯大自身。
及至三十萬川軍和二十萬紅黨戰士趕至東北時,王蘊蒲部的規模經過兩個多月的發展,已經由八萬擴大至十五萬人。
這新增的七萬名士兵,除去收攏的東北軍外,基本上都是從淪陷的國土上逃來的難民。
突遭日寇侵略,又慘遭東北軍和張少帥拋棄,這些差點淪為亡國奴的難民原本是絕望的,幸好隨後就收到了紅黨在東三省堅持抗日的訊息,讓他們在絕望之後迅速振作起來。
為了儘快趕走日寇,收復丟失的家園,這些難民紛紛加入工農革命軍進行抗日。
手上的隊伍不斷壯大,之後更有三十萬川軍和二十萬紅黨戰士加入戰場,頓時讓頂在戰鬥最前線的王蘊蒲和楊繼生承受的壓力大大減輕。
這回跟著二十萬紅黨戰士一起過來的,還有上百架飛機組成的飛機編隊。
自林知言在湘省根據地成立飛行器廠,至今已有將近四年時間,該廠所生產的飛機也經歷了好幾次更新換代。
這次飛過來的上百架戰鬥機和轟炸機,不管在飛行距離還是載彈量上,都絲毫不遜於日寇飛機,甚至效能上還要更加出色。
得知黨中央把飛機編隊都安排了過來,這些日子飽受日寇飛機襲擾的王蘊蒲精神一振,當即下令讓飛行員們稍做休息,等待晚上再發起進攻。
紅黨的飛機在研發之初,就被林知言早早配備了紅外夜視儀,因此是不懼怕夜晚作戰的。
一想等到了晚上,就能肆意轟炸日寇駐地和軍火庫,而日寇對此卻毫無還手之力,王蘊蒲就興奮的直搓手。
入夜後的戰局果然如王蘊蒲所料的那般發展,突遭紅黨兩個飛機中隊四十多架飛機掃射和轟炸的日寇,直接被炸的暈頭轉向。
這個時候的防空武器尚且處於初始發展階段,防